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專家提醒:走出飲食誤區合理膳食是健康的關鍵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22日   來源:人民日報

    原先七八元一斤的肉翻了一倍,5升一桶的油現在要百元左右了。肉貴了,油漲了,北京市朝陽區勁松小區的楊大媽還是想著法不能讓家裏人少吃。她説,老伴愛吃肉,還喜歡炒菜多擱油,不給他弄點能吃得香嗎?附近幾家超市一有特價信息,總有她的身影。其實,楊大媽的老伴血脂高,醫生讓他少吃脂肪性食物,可他就是管不住自己。楊大媽老伴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在我國居民中很有典型性。

    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居民膳食結構存在一些誤區。如不及時糾正和引導,將會對我國居民健康素質産生消極影響。  

    肉吃得多,並非健康

    對於饑餓的人,吃肉是他們美好生活的嚮往。過慣了窮日子的人們最盼望的,是“富得流油”。從溫飽走向小康,吃肉,吃油,富起來的中國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慷慨過——

    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城鄉居民能量及蛋白質攝入得到基本滿足,肉、禽、蛋等動物性食物消費量明顯增加,優質蛋白比例上升。城鄉居民動物性食物分別由1992年人均每日消費210克和69克分別上升到248克和126克,每人每日油脂消費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達到35%,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穀類食物供能比僅47%,明顯低於55%—65%的合理範圍。

    肉食品有豐富的脂肪與蛋白質,是正常人不可缺少的營養食物,而吃肉多有什麼危害呢?除了豬、牛、羊等紅肉中脂肪含量過高外,肉類中還含有嘌呤鹼,這類物質在體內的代謝中會生成尿酸。尿酸大量積聚,會破壞腎毛細血管的滲透性,引起痛風、骨發育不良等疾病。研究表明,過量吃肉會降低機體免疫力,使人體對各種疾病難以抵抗。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吃畜肉者罹患結腸癌的可能性是少食肉者的2.5倍,每週或每月吃畜肉的女性比不吃者高40%。

    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武陽豐説,現在很多老百姓“吃好”的概念不是一個健康的概念,比如一説改善營養就是要大魚大肉。這個觀念不改,潛在危機會很快到來。

    據統計,我國成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估計人數為2億和6000多萬;與1992年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血脂異常患病率為18.6%,估計人數為1.6億。高血壓患病率為18.8%,農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鄉差距已不明顯。糖尿病患病率為2.6%,估計人數為2000多萬。武陽豐説,導致以上健康問題,膳食因素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油吃得多,口惠而實不至

    許多人都知道,油炸食品是垃圾食品,但就是管不住嘴。油炸的食品,就是好吃。中國烹飪協會工作人員説,中國人愛吃炒菜,炒菜離不開食用油。中國有100多種基本烹飪方法,80%以上離不開食用油。

    由於地域不同,口味也不一,有的地方的人愛吃花生油,有的地方的人愛吃菜子油,有的地方的人愛吃大豆油等。那麼,吃油究竟吃什麼?

    食用油約90%是由脂肪酸組成,包括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從營養學角度講,脂肪酸是人體脂肪的主要組成部分,脂肪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民間説“一日不吃油,渾身涼颼颼”,就是這個道理。脂肪還有助於人體吸收必需的維生素A、維生素E等脂溶性維生素,對健康有利。研究顯示,中國居民一天約50%的脂肪酸來自於食用油。從健康的層面講,吃油主要就是吃脂肪酸。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學科副教授于康説:“接近90%的缺血性心臟病可能和食用油飲食不當有關。”多數人可能不知道,肉類是高熱量食物,但油脂類單位重量的熱量更高。每100克豬肉所提供的熱量是395千卡,而100克油脂提供的熱量是899千卡,高出一倍還多。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人每天油脂攝入量是25克,而全國調查平均每人日均攝入44克,北京居民每人日均83克,遠超過合理攝入量。

    人體不能自己合成膳食營養中的脂肪酸,尤其是不飽和脂肪酸,所以很大一部分需要從食用油中攝取。營養學家認為,不吃油就等於掐斷了不飽和脂肪酸的來源,有損健康;但如果攝入過量,又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病。我國80%的居民長期使用同一種類的食用油,很容易導致脂肪、膽固醇攝入量偏高,而各種脂肪酸和微量營養元素的攝入卻嚴重不足,從而影響人體代謝。

    解放軍總醫院營養專家趙霖説,常言道“病從口入”,因為自己口味偏好引發慢性疾病,不值得。由於慢性病發病緩慢,短期不易察覺,而一旦發病往往難以挽回。許多人中老年時患病,其實年輕時飲食不當已紮下禍根。

    膳食革命,健康就是GDP

    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教授鄭樹領導的課題組,與美方合作對移民美國的華人大腸癌發病率調查發現,生活在同一緯度、同樣居住環境的加州華人大腸癌、直腸癌的發病率遠高於浙江人。原來,移民美國20年的華人,適應西方膳食模式,因長期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又缺少運動,日積月累,使他們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浙江居民高3—5倍。

    全國首席健康教育專家王隴德呼籲,中國人迫切需要來一場膳食革命。其實,中國傳統膳食結構應大加提倡。趙霖認為,我國傳統膳食結構以穀物為主,副食主要是新鮮的天然食品,不作精細加工,糖食用量較少,茶為大眾化的飲料,烹調大多使用素油。國外營養專家認為這是防止“文明病”(一些慢性病)發生的最佳膳食。重慶市提出“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五穀雜糧要吃夠”,就很好體現了膳食平衡的思想。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中國居民成人膳食脂肪攝入量應佔總能量的20%—30%,其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總攝入比例大概應在1:1:1左右,但在自然界沒有一種植物油能達到這個比例,要靠油脂企業合理調製調和油,或是消費者搭配不同品種的油脂,保持脂肪攝入量的平衡。

    心血管病專家洪昭光建議,在平時用油時,應適當搭配一些高端食用油。比如在食用3斤花生油的這段時期內,就應該配合著用1斤核桃油或紅花籽油,偶爾做些替換和搭配。

    專家測算,到2010年我國慢性病的治療費用將高達5880億元,這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沉重的壓力。趙霖説,只有重視營養知識的普及,才可以直接減少患病人數,最終節省下可觀的醫療開支。“健康就是GDP”這一營養經濟學的觀點,對中國尤為重要。

    最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總體方案(2007—2015)》出臺。從今年9月起,在全國開展“健康一二一”行動,突出“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以合理膳食和適量運動為切入點,倡導和傳播健康生活方式。(記者 王君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