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醫學專家:心律失常可防可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專電(康明)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張澍教授23日在中國心律失常宣傳周北京啟動儀式上接受採訪時説:人一生都會經歷心律失常,更多見於有病變的心臟。心律失常可防可治。

    張澍教授説,心律失常是常見病症,是指心跳節律或速率的異常改變,包括心跳過快、過慢或不整齊。輕度心律失常可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對人體不産生危害;少數嚴重心律失常因發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發生心臟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據統計,心臟性猝死88%由心律失常導致。為此,張澍教授代表學會提出三點倡議。

    第一,將“健康心跳,健康心”作為一個常規普及教育項目來推進,每年10月通過媒體宣傳和公眾教育來推廣心律失常的防治知識。他説,諱疾忌醫、低估病情、缺乏對現代醫療科技的認知,使得許多本可以得到有效防治的患者死於心臟性猝死;這樣的悲劇近年來常常發生,受害者包括演藝界名人、成功的商界精英和年輕的知識分子等。

    第二,加強檢查和預防,大多數心律失常可以通過症狀和心電圖以明確診斷。也可通過識別高危人群,提高患者親屬和同事及全社會的救治水平,加以預防。在心律失常病人中,較為常見的是房顫。我國現有800萬房顫患者,房顫發病率接近1%,而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是正常竇性心律人群的5倍。心律失常人群中的另一個高危人群是冠心病人尤其是合併心功能低下,以及曾經有過心梗和猝死經歷的患者。這樣的高危人群不能抱有僥倖心理,一定要及早選擇和接受有效的療法。

    第三,崇尚科學治療,不回避新療法新科技。一旦心律失常診斷成立,患者可以選擇藥物、導管介入手術或植入心臟起搏器、體內除顫器(ICD)和心律同步裝置(CRT)等方法來達到預防和治療目的。張澍指出,公眾對藥物療法比較熟悉,對起搏器、ICD等植入器材療法的認識還有待提高。目前,美國每年的ICD植入量高達16萬台,中國只有近千台,這一差距背後的原因不光是經濟上的,更因為認知度低,植入醫師隊伍不足,以及醫保覆蓋程度低等。 

    知曉率低控制率更低 中國心律失常宣傳周在京啟動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專電(康明)衛生部、醫學界和媒體23日在北京共同發起“健康心跳,健康心”心律失常知識普及宣傳周。與會者指出,中國每年有至少54萬人死於心臟性猝死,“不認識,不重視,不治療”是我國現階段存在的心律失常預防和診治的主要問題,公眾對心律失常這一常見疾病的知曉率嚴重低下,控制率和治療率更低,公眾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衛生部疾控局局長孔靈芝説,由於各地醫療水平參差不齊,又缺乏健康宣傳教育,人們對心律失常的認識嚴重不足,這一現象令人擔憂。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表示,健康宣傳教育不足導致兩個極端:過度緊張,造成過度治療;忽視或無知,全民對於心臟性猝死的救治知識和技術嚴重缺欠。

    專家們同時呼籲,要建立和完善社區醫院、大型公共場所的應急救助系統;建立心律失常患者由基層醫院至上級醫院的綠色通道;建立國家級數據監控中心,從而積極推進“健康中國2020”戰略目標的實現。

    首屆“健康心跳,健康心”宣傳普及周活動得到了“世界心臟日”資助企業美敦力的支持,于2009年10月23日至11月初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漢、廣州、瀋陽、蘭州等9個城市,由重點醫院的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參與舉行。活動期間還將在社區和公園進行免費的健康講座和專家義診,向群眾發放宣傳手冊,提高心律失常的自我防治意識。

    據介紹,許多西方發達國家在心律失常的防治知識技術普及方面有成功經驗,有的國家已將心臟急救培訓立法,其政府、學術團體、媒體非常關注心律失常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開展了各種心律失常知曉宣傳活動。如英國心律聯盟2004年發起心律失常知曉周,併發展為世界心律失常知曉周;美國2006年開始發起心臟驟停知曉,國會于2008年宣佈支持每年10月為心臟驟停知曉,在此期間,舉辦各種宣傳和公益性活動。

 
 
 相關鏈結
· 專家提醒:骨質疏鬆隱患多 陽光下運動可預防
· 專家提醒:秋季進補的同時切勿忘記排毒
· 專家提醒:防癌應當少吃滷蛋滷肉
· 專家提醒:驅蟲藥不可隨意使用
· 專家提醒:職業司機謹防“結石”病
· 專家提醒:脂肪肝不僅危害肝臟本身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