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氣象科普:2007年春沙塵暴為何數量多影響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08日   來源:中國氣象報

    中國氣象局大氣成分觀測與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大氣成分中心)的專家以翔實的數據告訴記者,2007年春我國北方發生的沙塵暴過程其實並不少,只不過強度弱、影響範圍小而已。

    2007年春沙塵暴偏多但影響小

    2007年3月30日至4月2日,強沙塵暴襲擊了我國北方數省,在中國氣象局監測站網中,有20多個站監測到強沙塵暴,30多個站監測到沙塵暴,內蒙古、寧夏、甘肅、陜西、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區都受到影響,甚至千里之外的上海及長三角部分地區在4月2日也出現了浮塵。

    不過,此次過程是大氣成分中心預報部2007年記錄在案的唯一一次影響我國的強沙塵暴過程。除此之外,預報部記錄下的還有8次沙塵暴,8次揚沙。17次,單論數字,這比常年平均偏多38%,甚至可以排在2000年以來的首位,但是2007年春人們為什麼感覺沙塵暴反而少了呢?

    大氣成分中心預報部副主任周春紅説,2007年沙塵暴主要發生在沙塵暴源區及臨近的周邊地區,強度弱,影響範圍小,基本上是在哪起沙,就在相鄰的地方降下來,僅少數向下游大範圍輸送,下游地區因而受沙塵暴的危害較小。北京春季沙塵天氣常年是9.7天,2007年春只有3天。

    雖然從2000年以來,我國沙塵暴進入非常活躍的時期,沙塵暴天氣比上世紀90年代明顯偏多,但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資料室副主任周自江認為,這僅僅是“一個小的波動”,沙塵暴總體趨勢是波動中減少。

    周自江研究了從1954年以來的50多年的沙塵暴資料。研究發現,沙塵暴並沒有增多,相反它是在波動中減少。上世紀50至70年代沙塵暴是比較多的,進入80年代中期以後,特別是90年代,沙塵暴減少。進入新世紀以來,沙塵暴進入非常活躍的時期,沙塵暴天氣明顯偏多,但總的頻次並沒有超過上世紀50年代的平均水平,屬正常的波動。

    至於人們感覺沙塵暴多了,周自江認為,主要是因為現在人們開始關注生活質量和環境,對沙塵暴的敏感度提高了。  

    天氣氣候是沙塵暴的主導因素

    去年,在北京“滿城盡戴黃金甲”時,央視名嘴白岩松在《中國新聞週刊》中憂慮地指出:“前幾年沙塵暴少的時候,人們紛紛站出來説是治理見了效果,而2007年頻頻襲來的黃沙讓人們明白,治理並沒有出現多大效果,我們還得看老天爺的臉色。”

    我們的確得看老天爺的臉色。因為大量的研究表明,天氣、氣候因素而非沙漠化因素是控制亞洲和我國沙塵暴發生的主導因素,人為活動造成的沙漠化面積的擴張也有一部分貢獻,但不起主要作用,因為擴張的沙漠和沙地僅僅達到原有亞洲沙塵暴源地面積的6%-7%。

    周春紅説,在沙漠和沙地存在的前提下,冷空氣活動是最主要的氣象因子。春季風力條件的變化是決定起沙活動增減趨勢的最直接因素。近40餘年中國北方春季氣溫明顯變暖,冷空氣勢力減弱,大風日數減少,起沙活動發生的動力條件變弱。在這種天氣氣候條件下,雖然沙漠和沙化地有所增加,但是沙塵暴天氣一直在減弱。

    是什麼原因導致2007年春沙塵暴過程多,但強度弱,影響範圍小呢?氣象專家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去冬沙塵暴源區降水偏多,北方氣溫偏高,冷空氣活動弱但很頻繁所致。

    科學的生態建設還需加強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沙塵暴的變化趨勢怎麼樣呢?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主任劉洪濱指出,氣候變化可以影響沙塵天氣的發生頻率和強度。一方面,中國北方地區冬季氣溫明顯上升,春季氣旋活動減少和風速減弱,使得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無論是沙塵暴還是強沙塵暴事件均呈顯著的減少趨勢。另一方面,氣候變暖加劇了乾旱區及氣候脆弱區的荒漠化,使這些地區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土地沙化更為嚴重,進而可能會導致沙塵暴災害加劇。

    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來抑制和減輕沙塵暴的危害呢?形成沙塵暴必須具備兩個最重要的條件:一是沙漠、沙地,這是形成沙塵暴的物質基礎;二是要有足夠的風速讓沙塵脫離水平移動而注入大氣。雖然我們不可能阻擋空氣的運動,但我們可以通過限制其物質條件來減輕沙塵暴的危害。這就是科學的生態治理。

    周自江認為,首先要用科學的方法。我國北方的生態是很脆弱的,水資源有限,生態治理一定考慮到水資源的分佈,要考慮植物的物種和它的密度,不能一哄而上。如果種了幾百萬棵樹,沒有水資源給它補充,是不會存活的;如果過分地抽用地下水灌溉,樹木可能會長幾年,但是一旦地下水水位過低,也不會存活。

    其次,沙塵暴不是短時期就能消滅完的,可能未來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還會出現沙塵暴,所以我們治理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比如2007年種上樹,明年要求它不刮沙子,這是不現實的,另外也不能半途而廢,因為有些地方看不到效益了,可能就撤走資金。

    第三,整個生態環境,就要像人的機體一樣,有自我修復的功能。我們在治理的時候,要根據荒漠化的程度,先從一些荒漠化較輕的地方開始,激發它的自我修復能力。

    建立完善的監測網絡勢在必行

    沙塵暴自古就有。沙塵暴是一種自然現象,其成因主要是天氣、氣候因素而不是局部地區的沙漠化,因此徹底根治沙塵暴是不可能的。周春紅説,與颳風、下雨一樣,沙塵暴是一種自然現象,就要以平靜、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它。就目前而言,最主要的措施應當是建立完善的監測網絡,建立準確的沙塵暴預報預警系統,提前做好防災工作,將沙塵暴天氣帶來的損失減少到最小。

    目前,中國氣象局的沙塵暴監測站分佈在我國北方,但在蒙古國南部沙源地,監測站點極其稀少。據統計,2000年以來,約56%的沙塵暴最初生成于蒙古國境內;在蒙古國和中國共同生成的大約佔20%;起源於我國境內的只佔24%。沙塵暴的影響和危害是無國界的,因此政府間應籌劃雙邊技術合作,加大邊境地區沙塵暴觀測站網建設投入。

    沙塵暴數值預報是準確預報沙塵暴發生和移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自主研究開發的亞洲沙塵暴數值預報系統已經在中國氣象局正式投入業務預報應用,從2005年至今在重大沙塵暴天氣的預報預警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提高了中國氣象局對東北亞地區沙塵暴天氣的定量預報能力。2007年,大氣成分中心準確預報每一次沙塵暴過程,但是由於受沙塵暴觀測信息、源區信息以及數值預報技術自身的發展水平的限制,以及人們對沙塵暴預報預警信息的精度的需求提高,還需進一步改進優化數值預報效果,提高預報準確率,拓展預報産品的服務能力。

    在提高沙塵暴數值預報時效和準確率的基礎上,還要建立預警服務信息發佈者與決策機構及各用戶之間有效暢通的途徑,確保沙塵暴預警服務信息準確、及時、高效發佈,從而提高防禦和減輕沙塵暴危害的能力。(記者 冉瑞奎)

 
 
 相關鏈結
· 受氣候生態影響 新疆沙塵暴發生次數呈下降趨勢
· 我國有望對沙塵暴天氣進行較為精確的預報
· 專家表示:7000萬“歲”的沙塵暴目前處於活躍期
· 專家提醒:浮塵天氣要重點護好“眼鼻喉”
· 專家支招:沙塵暴襲來怎麼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