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娛樂電子化給青少年帶來什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29日   來源:科技日報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佈的最新統計顯示,中國網民中18—24歲的年輕人所佔比例最高,達到35.2%。而這些年輕人往往用手機進行信息通訊或娛樂。

    1月17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佈的最新統計《第2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網民中18—24歲的年輕人所佔比例最高,達到35.2%。其中,低年齡、低收入和低學歷是網絡遊戲用戶的三個突出特點。去年底,艾瑞諮詢公司的研究數據發現,青少年手機用戶經常進行的數字媒體活動主要是信息通訊活動和娛樂活動。各種數據都顯示,數字化越來越多地對青少年的娛樂“改頭換面”。

    青少年追求獨立的工具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虛擬的網絡世界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機會,尤其是電子化生活已成為青少年所追求的時尚,並且上升勢頭迅猛,電子化娛樂宛如一個巨大的“黑洞”,吸附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置身其中。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青少年越來越多地用電子産品“武裝自己”呢?復旦大學社會學系胡守均教授説,青少年娛樂電子化是電子技術的發展本身所帶來的魅力,青少年求新求異、追趕潮流的個性使他們對有一定技術含量、代表時尚潮流的數碼産品“情有獨鍾,而且,這些電子産品也讓他們的生活更加方便,生活質量更高。

    其實,青少年娛樂電子化除了受全球進入電子消費時代的大環境影響外,還隱藏著深層的社會文化倫理因素。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劉能副教授説:“娛樂電子化是青少年追求自我獨立的工具。電子産品成為青少年反抗父母權威的工具:一方面,青少年對電子産品的學習能力比父母強;另外,電子産品給青少年提供了一個獨立的生活空間,讓他們以為自己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很多青少年用一個MP4就將自己與外界隔離,有些青少年熱衷在網吧上網,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此時自己擁有獨立的空間,不受他人干涉。

    當前,激烈的競爭給青少年造成很大壓力,電子化的娛樂活動給他們提供了出路和精神撫慰。一方面,沉浸在電子化的娛樂中是對繁重學業的放鬆和逃避。

    其次,電子化的娛樂能滿足青少年深層次的心理需要,比如,對網絡遊戲的攻克和征服讓很多青少年體會到現實中缺乏的強烈的成就感;不斷追求款式新穎的手機讓他們在同伴的眼中顯得很“酷”,滿足了他們的社會優越感和虛榮心。

    劉能説:“還有一點也很重要,80後這一代獨生子女似乎更無法忍受對慾望的延時滿足。”確實,在中國社會經濟繁榮時代被撫養的這一代人,從小到大,在“眾星捧月”般的呵護中長大的一代人對慾望不能滿足的痛苦耐受能力遠弱于成人,他們希望能夠儘快滿足自己的慾望,這就讓他們一旦陷入數字化的娛樂中就很難抽身。

    警惕“電子海洛因”上癮

    娛樂電子化對青少年的生活會有一些益處,比如,網絡遊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開發智力;上網可以增長青少年的見識;看電視可以讓他們了解人情世故;使用MP4聽音樂可以陶冶性情等等。

    胡守均説:“任何娛樂方式都是雙刃劍,電子産品不斷更新,可以滿足青少年追求個性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捷。但無可否認,娛樂電子化對青少年成長的弊端也不容小覷。”

    目前,電子化的娛樂在很大程度上壟斷了都市青少年的日常活動,這就值得社會來關注了。《報告》顯示,目前中小學生玩網遊的規模已達到3682萬人,佔總體中小學生的17%,佔中小學生網民人數的73.1%。遊戲時間是平均每週3.3小時,每週遊戲時間超過10小時的佔中小學生網絡遊戲用戶的5.5%。

    另有調查顯示,中學女生平均每天在手機上花費124分鐘,男生則為92分鐘,不過,他們卻很少用手機通話,可能導致他們溝通技能的缺失。

    劉能指出,娛樂電子化最主要的社會影響之一,就是它對青少年的時間分配模式産生了巨大衝擊。導致青少年不能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比如,戶內活動不成比例地多於戶外活動,對他們的健康和生活視野造成一定損害。還有,有的青少年因沉迷于電腦網絡遊戲中而迷失了自我,不能自拔,荒廢學業等。

    胡守均也説:“娛樂電子化最嚴重的問題是讓青少年對其過度依賴、上癮,乃至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不健康的網絡遊戲甚至已經成為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電子海洛因’。”

    劉能説:“最重要的是,電子化娛樂會使青少年的注意力中心發生轉移,從而影響她們社會關心焦點的變化,長此以往,會降低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減弱他們的社會表達能力。”

    專業化是解決途徑之一

    每個時代的潮流都會給生活在該時代的人身上打上深刻的烙印,青少年處在電子化的海洋中,讓數字化給青少年更多有益的滋養,需要家長、社會、學校的共同努力。

    劉能指出,首先,家長應與時俱進,多學習一點青少年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目前,新觀念、新知識日新月異,良莠不齊的新信息對青少年的生活帶來很大衝擊,青少年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強,家長也應與時俱進,多側面了解電子産品的利弊,指導學生用好各種電子産品。

    胡守均説,網絡遊戲存在豐厚的經濟利益,會有一些唯利是圖的遊戲開發商和網吧老闆誘導青少年玩網遊,國家應加大立法監管,從源頭上遏制青少年對網絡遊戲的依賴。

    同時,學校和社會團體也可組織一些適合青少年參加的社會公益活動,為廣大青少年提供電子化娛樂之外的替代性活動,加強青少年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

    劉能説:“隨著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專業階層的興起和專業倫理觀的發展,西方的情況有了很大的不同:人們(包括青少年)開始越來越多地追求專業化職業生涯的規劃,比如成為專業的律師、醫生等,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目標;同時,專業倫理也讓人們獲得更多道德上的支持,這些都有助於青少年從小樹立屬於自己的志向,追求更為完整充實的人生,而不是將其寄託在娛樂上,當然,更不是在數字化的娛樂上。”(記者 劉霞)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青少年為何如此迷戀手機?
· 科學生活:人為何會患電腦視力綜合徵?
· 科學生活:青少年為何容易上網成癮?
· 科學生活:兒童該到虛擬空間中尋樂趣嗎?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