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震後災區如何重建運輸“生命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10日   來源:科技日報

    當災難突然降臨的時候,交通運輸能否暢通是直接關係到災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關鍵,因此它被稱為“生命線”。此次汶川大地震,造成受災地區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及農村公路嚴重損毀,震後災區如何重建運輸“生命線”?

    一次次的爆破清理,被一次次的山體滑坡、泥石流重新阻斷,地震災區的道路搶修正在持續而艱難地進行著……

    交通運輸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據不完全統計,汶川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肅、陜西、重慶、雲南、湖北等省市受損高速公路19條,國省幹線155條,農村公路4569條,損毀公路里程33370公里,橋梁4840座,隧道98座,損失金額達615.15億元。

    “目前我們的任務依然是搶通道路,確保糧食等救災物資的運輸暢通,”剛剛從災區前線回來的四川省交通廳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原副院長戴勤堂教授説,“下一步我們將要進行道路規劃,中央要求我們3個月內做出規劃,報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審批進行統一的道路重建。”

    提高“生命線”標準

    日前,戴勤堂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説,地震災區由於橋梁斷裂、隧道路基垮塌,道路修通存在許多困難。目前為止,大部分路段已被搶通,唯一剩下映秀到汶川路段30多公里正在搶通中。這一路段由於路基、橋梁完全被破壞,搶修面臨的困難極大。

    “‘交通生命線’就是災難發生時,受災群眾逃生或者搶險、救援人員進入施救必走的交通通道。”同濟大學交通工程系主任,上海市防災救災研究所交通安全研究室主任楊曉光教授説,此次地震發生後,高速公路被破壞,室內房屋倒塌造成道路阻斷,致使大型裝備、搜救人員無法進入,72小時的寶貴救援時間由於道路的嚴重破壞至少要耽誤一天。“重建規劃一定要提高‘交通生命線’的建設及防護標準。”

    清華大學交通工程研究所史其信教授認為,對應急救援的“生命線”工程的規劃、建設應放到極其重要的地位來認識,提高“生命線”工程的建設及防護標準十分重要。

    儘量減少災害的破壞

    汶川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邊緣,由於地處山區,地勢崎嶇不平,當地公路多為三四級公路,路面最寬處不過七八米,且多環山而建,向來以交通不便聞名。這種惡劣的自然條件,無疑給交通規劃增加了難度。那麼,在地質條件惡劣的地區,自然災害對公路造成的破壞,是否不可避免?

    “絕對避免災害是比較難的,但可以採取一些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所造成的破壞”,楊曉光教授説,“此次地震中與地震帶垂直的道路基本沒有損毀,這為規劃工作提供了借鑒。在我們進行具體規劃時,就要總結地震發生的規律;設計道路的走向、選線時,就要考慮地震發生時可能的擠壓、搓動等運動形式,避免道路遭到破壞,當然冗余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

    據史其信介紹,在地質條件惡劣的地區,特別像處於地震帶的四川汶川這樣的重山、峽谷地帶,在地震災害下造成的道路斷裂、橋梁塌癱的同時,伴隨泥石流、山體滑坡和隧道塌方,比一般地質情況的平原、丘嶺,對道路交通的破壞和影響更為嚴重。因此,他建議:“對於災區交通恢復和重建工作,應嚴格按照國家抗震標準設計,甚至對重要地形環境下的公路、橋梁設計要超過標準的抗震烈度,如:都江堰—汶川公路處於地質、地貌條件複雜的地區,全線貫穿的橋梁、隧道比例佔到80%,必須保證抗震烈度要超過原來設計的8度。”

    調研基礎上出臺新規範

    對於地震災區的道路規劃方案,戴勤堂教授指出,這需要在根據國家地震和測繪部門蒐集的資料,和對受災地區地貌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制定方案。“我國的公路系統有著較系統的設計標準,按照以前制定的標準,我們應在調研基礎上來提高道路防範能力,對道路的防範措施再進行修訂。”他認為,處於斷裂帶的道路,或是由於坍塌、滑坡造成路基嚴重損壞的道路,從安全性和穩定性考慮,處於這些隱患帶的道路需重新選址改建;若是在原地重建的道路,則需要進一步提高道路的抗震防震能力。

    “要協同多專業進行再建規劃,對可能發生的洪水、地震等災害做出評估,看是否適合在此修路或者重建城市。”面對災難的發生,楊曉光教授心情很沉重,他説,對公路特別是交通生命線的道路兩側的房屋、建築一定要高標準設防,確保災害發生時道路是暢通的;同時規劃時應考慮居住區、生活區、生産區與城市“生命線”的合理佈局,像學校、醫院、公共場所這些人員密集的地方就要考慮建在與“生命線”靠近的地方。

    清華大學交通工程研究所石京教授認為,今後要加強危機管理意識。在平時要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有所預防,應備有hazardmap(含有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的種類和程度的地圖);道路規劃中還要考慮危急時刻可替代路徑,設計中要採取必要的防災(如防震)措施。要盡可能設置道路橋梁的監控設施,平時對道路橋梁進行點檢和維護,還要有防災預案。

    史其信教授説:“通過汶川地震災害,有關部門要對相關的路基、邊坡以及防護等標準進行研究修改,對地震帶地區的交通設施建設標準進行修訂。”

    “道路重建依舊面臨諸多困難,由於道路受災面積太大,要恢復到震前狀況,光靠四川省的力量還是不夠。”戴勤堂教授期望,全國上下都能齊心協力幫助四川做好重建恢復工作。(記者 蔣秀娟 實習生 付麗麗)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抗震救災如何用上智慧“大腦”?
· 科學生活:震後災區如何防避氣象災害?
· 科學生活:地震災區建築垃圾應如何處理?
· 科學生活:地震災害的防範與自救
· 科學生活:地震來了我們該如何避險?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