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抗衰老藥到底能否延緩衰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25日   來源:科技日報

    “60歲的人,30歲的心臟”是每個人的夢想,但生命的規律讓我們無法避免衰老。如今,市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抗衰老藥,但這些藥物是否真的有效呢?

    人的衰老最直觀的體現是肌膚。對此,許多護膚品都這樣宣傳:氧化是肌膚衰老的最大威脅,補充抗氧化物質可能延緩運動性疲勞發生和加快體能恢復。然而,最近西班牙科學家薩爾瓦多·馬西的研究卻表明,市場上的任何抗衰老藥,即使是那些著名的抗氧化劑或生長激素都無法延緩衰老,甚至還會對健康産生危害。

    幾年前,專家就開始對在飲食中添加抗氧化劑提出了質疑,甚至有研究表明這些物質與前列腺癌等一些癌症的發病有關。那麼,服用抗衰老藥到底能不能延緩衰老?它對健康會不會産生副作用呢?

    多種因素導致肌膚衰老

    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規律,而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太多的因素會加速肌膚細胞氧化,如手機、電磁波、紫外線、空氣污染、油炸食物等,因此抗氧化工作不僅需要在體內而且需要在臉部進行。如今,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的抗衰老藥,表明具有抑制、延緩機體衰老過程,可促進機體健康,使機體保持較好智力和體力。但這些藥物是否真的有效呢?

    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講師陸綺説,把一個咬了一口的蘋果放在室外,一定會有局部的變化。人們為讓它慢一點被氧化,於是添加各種抗氧化劑,效果是應該肯定的。

    “從上個世紀中期開始,就已經出現了各種抗衰老學説。完全否定它的作用是不太客觀的。”全國工商聯美容化粧品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閻世翔認為,關於自由基的學説目前發展還是比較成熟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産生的自由基過剩後,很多細胞死亡,從體內到體外就會産生老化物質。那麼清除這些超氧化自由基,使生化反應不再發生,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衰老。

    閻世翔還認為,基因對細胞的衰老是起著主要作用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但延緩還是可以做到的,因為外界環境和生活狀況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者延緩衰老。根據個人的條件選擇一些合適的抗衰老藥物,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要科學選擇抗衰老藥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抗衰老藥品、食品或者類似的保健品有上千種。昆明市延安醫院藥劑科藥劑師梁月晴説,有的老年人聽到廣告宣傳後,就想試一試這些抗衰老藥,但中醫講究“辨證論治”,病人隨便買來吃了,可能不僅對身體無益,還會起反作用。比如,西洋參、紅參或者白參,都是補氣益血的大補之藥,但不對症的人吃後或吃多了,卻會出現口鼻出血等症狀,所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保健品,不要盲目聽信廣告。

    陸綺指出,過去抗氧化劑的成分和工藝都是比較單一的,但後來發展出各種新的抗氧化劑,這種新的抗氧化劑經過試驗證明用在特定的配方中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能亂用。在一類産品中使用安全就推而廣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據國外資料顯示,老年病人因用藥不當入院者達15%一30%,同時服5種藥,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81.4%。世界衛生組織告誡,全世界死亡病人中,1/3的死亡病例為不合理用藥所致。所以,老年人用藥的毒副反應不容忽視。

    閻世翔説,現在一些商家為了商業利益,亂用各種添加劑,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抗衰老藥保健品市場一定要加強管理。”

    濫用抗衰老藥是大忌

    梁月晴認為,抗氧化劑抗衰老的作用還是有的,如果長期服用的話,從外表上也能看出一定變化,但前提是身體需要並且服用適量,不能單純認定糖尿病、高血壓和癌症等這些副作用是由於服用抗衰老藥物引起的。

    “這個問題要用科學的、辯證的眼光去看。”梁月晴説,沒有什麼萬靈滋補藥,不能把希望完全寄託在這方面。抗衰老藥多數也還處於探索研究或科學驗證階段。要想健康長壽,當前仍然應立足於綜合的老年保健措施,而不應單純企求於抗衰老藥和滋補藥。

    陸綺也認為,衰老是複雜的綜合性因素作用的結果,抗衰老也必須採取綜合措施,如合理營養、適當運動、生活規律、適量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和必需的礦物質,性格和心理活動的自我調控,有病積極治療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一種或幾種抗衰老藥也是可取的,但擅自濫用抗衰老藥和滋補藥則是健康長壽的大忌。

    “控制抗衰老藥量的多少很重要。人體的各個階段不同,人的體質不同,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用藥是很關鍵的。”梁月晴説,人參可以提高免疫力,但它發生藥理作用的同時也會提高血糖,所以根據病人的基本狀況來決定是否用藥和確定用藥時間是很重要的。

    營養學家認為,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在飲食當中都能獲得。如果需要選擇抗衰老藥物,一定要根據自身狀況,對症下藥,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切不可濫服。否則,可能適得其反。由於老年人腎功能等系統的衰減,長期大量服用抗衰老藥物易造成蓄積中毒,由此而引起毒副反應事例越來越多,故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實習生 李春蓮 記者 蔣秀娟)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養生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
· 科學生活:防輻射孕婦服真的能防輻射嗎?
· 科學生活:有哪些症狀才算患上網絡成癮病?
· 科學生活:氣候療養不要忽視“空氣療法”
· 科學生活:男性應如何呵護自身健康?
· 科學生活:增進腦健康從嬰幼兒時期開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