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我們該如何看待轉基因食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09日   來源:科技日報

    我國11月出臺的《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其中明確提出“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我國為什麼要發展轉基因生物?轉基因食品是不是安全?

    最近尼爾森調查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並不擔憂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並表示可能會購買具有特定益處的生物技術食品。

    記者了解到,在本次調查中,中國消費者對食品生物技術總體是持支持態度的。72%的被調查者對利用生物技術生産食品持贊成或中立的看法。94%的被調查者表示,如果生物技術能帶來可持續性的益處,那麼他們就支持利用植物生物技術而進行的食物生産。那麼,轉基因食品為什麼還是引起人們的爭議呢?

    人類從未停止過作物遺傳改良

    “863”農業高新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朱禎介紹説,其實,轉基因育種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從本質上講是一回事。“自從人類耕種作物以來,我們的祖先就從未停止過對作物的遺傳改良。”

    所謂轉基因食品,即通過生物技術,科學家可以把某個基因從生物中分離出來,然後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例如,北極魚體內的某個基因有防凍作用,科學家將它抽出,植入西紅柿裏,於是就製造出新品種的耐寒西紅柿。像這樣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技術的發明,為人類改良作物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途徑。”朱禎解釋道,與傳統育種技術相比,轉基因育種技術有以下特點:首先,傳統育種技術的遺傳物質交流只能在同一個物種之間進行,比如小麥只能在小麥中進行,轉基因技術則打破了這一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種之間進行;其次,傳統育種技術的操作對像是整個基因組,不可能準確地對某個基因進行選擇;而轉基因技術所轉移的是經過明確定義的基因,後代所表現出的性狀可以準確預期。

    我國已實現轉基因作物産業化

    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轉基因作物研究。上世紀90年代中期,轉基因抗蟲棉的育成打破了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自主開發並擁有抗蟲轉基因技術專利的國家。在這項成果的帶動下,轉基因水稻、玉米、小麥等多種作物以及林木的研究進展迅速。

    目前,除抗蟲棉以外,轉基因抗蟲楊樹和抗病毒木瓜已被批准大規模生産應用,其它轉基因作物正在進行田間試驗和安全性評價,尚未推廣應用,産品也未進入市場銷售。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黃大昉研究員介紹説,自1996年到2007年,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累計達到6.9億公頃,12年間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增長了67倍,推廣應用速度之快為近代農業科技發展上所未見。

    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基本建成了轉基因育種研究與開發體系,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自主基因産權,並獨立實現轉基因作物産業化的國家。

    轉基因食品上市前要過四道關

    朱禎認為,對於這樣一個新生事物,社會上存在一些疑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説“只要人們對轉基因作物有足夠的了解,就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轉基因食品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黃大昉介紹説,任何一種轉基因作物從研究立項到大面積推廣,都要依次經過4個階段的評估和審批。最後還要把結果送交農業部審批,由農業部組織各方專家進行綜合評估,取得商業化許可證後,方可進行大面積推廣。

    對於轉基因食品,更是要由國家相關權威部門進行全方位檢測:食品成分、食品毒性、致突變效應、過敏反應等等。對轉基因食品檢測的全面、嚴格程度,超過了任何食品。

    同時,黃大昉透露,儘管轉基因食品種類在不斷增加,但至今仍沒有發現由於食用轉基因食品而對健康造成損害的事例。

    “社會上有一種説法:人吃了轉基因食品後,轉基因會被人體吸收,由此會引發潛在風險。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朱禎解釋説,任何一種來源於動、植物的食品本身都含有3萬—5萬個基因,轉基因食品只不過比原有食品增加了一兩個,而轉基因的性質跟其他基因的理化特性是完全一樣的。所有這些基因進入人體後,都會被消化成單個的核苷酸,不再含有任何的遺傳信息。“人類吃動、植物食品幾千年了,都沒有發生問題,就是這個道理。”

    未來將有更加激動人心的轉基因食品

    專家指出,轉基因作物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研發抗蟲、抗除草劑作物,以提高産量、降低投入;第二個階段是研發品質改良,使轉基因食品營養更豐富、更可口;第三個階段是研發具功能性、治療性食品,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和減肥人群用的特殊食品。

    黃大昉説,目前各國研究開發的多是抗蟲、抗病、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它們的效益主要表現在減少農藥使用,節約勞力、增産增收和保護生態環境上。

    黃大昉透露,下一代轉基因作物將以抗旱抗鹽鹼、有效利用氮磷鉀肥為目標;從廣大消費者的需要考慮,品質優、營養豐富、具有醫療保健功能的食品更是未來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展望21世紀基因食品的發展,未來生物技術不僅有助於實現食品的多樣化,而且有助於生産特定的營養保健食品,進而治病健身。在與環境協調的糧食生産方式方面,生物技術將降低農用化學品的使用量,並使農作物更好地適應于特定的環境。(記者 李穎)

 
 
 相關鏈結
· 農業部、工程院負責人談轉基因食品能否放心食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