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天文專家:中國傳統節日多“重日” 意寓天人相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天津8月24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8月26日,七夕佳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多為“重日”,即農曆的月和日是相同的。

    王思潮介紹,遍觀中國的傳統民間節日,不難發現一個明顯的特徵,它以農曆為背景,以重日為主要節日,再加上後起的某些佛教節日(如浴佛、中元、臘八等)及其他零散節日(如上元、中秋)。

    王思潮説,農曆七月七是“七夕節”,傳説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民間過“乞巧節”;和七夕節一樣,我國的傳統節日中有半數以上是“重日”。如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舉行各種喜慶活動;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也稱“重五”,在這一天,人們賽龍舟食粽子;農曆九月九為重陽節,人們登高、賞菊。除這些主要的傳統節日外,我國還有一些傳統節日為“重日”,如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古俗驅邪祛瘟。

    天文專家表示,雖然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各自的起源,但其中很多為“重日”這個事實與中華文化傳統是分不開的。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上,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裏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長此以往便演化出了許多“重日”節令。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