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防災減災系列科普之乾旱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05日   來源:中國氣象局網站

    “一澇一條線,一旱一大片”。自古以來,乾旱因其延續時間長、涉及範圍廣、伴隨饑荒等特點。嚴重的乾旱似乎總與朝代的興替相關聯,所以歷史上流傳著“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三川竭而周亡”的説法。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春旱突出,有“十年九春旱”之説。近50多年來,我國華北和西北東部乾旱化趨勢明顯,乾旱威脅加劇。

    乾旱災害:在較長時間內,因降水量嚴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發面水分虧損,河川流量減少,破壞正常的作物生長和人類活動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從學科觀點看,乾旱可分為四大類:氣象乾旱、農業乾旱、水文乾旱和社會經濟乾旱。中國通常將農作物生長期內因缺水而影響正常生長稱為受旱,受旱減産三成以上稱為成災,經常發生旱災的地區稱為易旱地區。

    旱災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氣候

    降水量少,蒸發量大是形成乾旱的直接原因,而大氣環流異常,海氣和陸氣相互作用會導致降雨偏少,蒸發加劇,這是乾旱發生的根本原因。旱災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氣候。一般將年降水量少於250毫米的地區稱為乾旱地區;年降水量為250毫米至500毫米的地區稱為半乾旱地區。世界上乾旱地區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邊緣,中東和西亞,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國的西北部。這些地區常年降雨量稀少且蒸發量大,農業灌溉主要依靠山區融雪或上遊地區的來水,如果融雪量或來水量減少,就會造成乾旱。世界上半乾旱地區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30%,包括非洲北部一些地區,歐洲南部,西南亞;北美中部以及中國北方等。這些地區降雨較少,而且分佈不均,因而極易造成季節性乾旱,或者常年乾旱甚至連續乾旱。

    我國乾旱分佈有明顯的區域性

    中國大部分地區屬於亞洲季風氣候區,降水量受海陸分佈、地形等因素影響,在區域間、季節間和多年間分佈很不均衡,因此旱災發生的時期和程度有明顯的地區分佈特點。總體來説,由於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變率大,季節分配不均,造成乾旱災害的空間分佈和發生季節有其一定的規律性。從時間上看,乾旱的主要類型有春旱、初夏旱、伏旱和秋旱,以春旱最為頻繁。從地域分佈看,秦嶺淮河以北地區春旱突出,有“十年九春旱”之説,但各地均可發生乾旱,只是發生頻率和程度不同。由近50年資料統計表明,我國有五個明顯的乾旱中心:東北乾旱區,主要集中在4~8月的春夏季節,黃淮海乾旱區,經常出現春夏連旱,甚至春夏秋連旱,是全國受旱面積最大的區域;長江流域地區,以7~9月出現乾旱幾率最多;華南地區,乾旱主要出現在秋末、冬季及前春;西南地區,範圍較小,主要出現在冬春季節。

    乾旱危害及防禦措施

    乾旱對農業生産影響大,平均每年乾旱受災面積佔農作物受災面積的一半以上,嚴重乾旱年份受災面積佔農作物總面積高達75%。旱災是具有普遍性的自然災害,不僅會使農業受災,還會影響到工業生産、城市供水等。此外,乾旱還會對生態系統和環境造成的極大破壞,導致植被覆蓋率減少,自然綠洲萎縮,草場退化,土地沙漠化嚴重等。因此應積極主動地採取措施進行防旱抗旱工作:興修水利,發展農田灌溉事業;改進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構成,選育耐旱品種,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植樹造林,改善區域氣候,減少蒸發,降低乾旱風的危害;研究應用現代技術和節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噴滴灌、地膜覆蓋、保墑,以及暫時利用質量較差的水源等。 

    乾旱預警等級

    特大乾旱(一級紅色預警):多個區縣發生特大乾旱,多個縣級城市發生極度乾旱。

    嚴重乾旱(二級橙色預警):數區縣的多個鄉鎮發生嚴重乾旱,或一個區縣發生特大乾旱等。

    中度乾旱(三級黃色預警):多個區縣發生較重乾旱,或個別區縣發生嚴重乾旱等 。

    輕度乾旱(四級藍色預警):多個區縣發生一般乾旱,或個別區縣發生較重乾旱等。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面對旱情如何保障小麥生産?
· 科學生活:受旱地區水源問題如何解決?
· 專家詳解乾旱對農作物的影響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