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手機信號發射塔會致癌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7月06日   來源:科技日報

    “我家附近四五十米外有兩個手機信號塔,請問對健康有影響嗎?”“我家附近有高壓電線經過,因為家裏有孕婦,我們都比較小心,不知道該不該搬家?”在北京大學等機構聯合舉辦的“工頻電磁場與人居健康安全國際研討會”上,很多聽眾提出了他們的疑問,並表達了不同程度的擔憂和疑惑。

    非電離輻射對人體危害小或無害

    中國疾控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研究員朱昌壽首先對“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做了澄清。

    他説,輻射能量比較大,照射人體後引起電離的,叫電離輻射,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包括核輻射,還有大家經常遇到的,如醫療上的透射,α射線,β射線這一類。其他的輻射由於能量較小不足以引起肌體電離,叫做非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再仔細分類的話,在日常生活遇到的還有極低頻、低頻、中頻、高頻和超高頻等。拉個電線或使用電吹風,相對頻率比較低;高一點的有電視,更高的是手機、電磁爐等。

    朱昌壽説:“提到輻射,我們腦子裏要有一個輻射的全面概念,有害的不是指所有輻射,無害也一樣。頻率越高的輻射,波長越短,能量就越大,可能對人體有害;那些波長比較長,頻率比較低或能量比較低的,危害小或者可能對人體無害。”

    近年來,我國多地出現了公眾反對在居住地附近建設手機信號發射塔等現象,曾擔任過“電磁場分析、測試與電磁兼容”原國家電力公司部級重點實驗室主任,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崔翔説,“由於各種原因,公眾常常錯誤地理解了‘電磁輻射’概念,特別是將‘電磁輻射’與‘粒子輻射’(如“核輻射”)的概念聯絡在一起,産生了非科學意義上的‘恐慌’和誤解,帶來了極大的負面社會效應。”

    他介紹,國際上並不採用“電磁輻射”這個術語,而是採用“電場”、“磁場”、“電磁場”這種更科學、更嚴謹的術語。

    手機信號發射塔等致癌風險相當於喝咖啡、吃鹹菜

    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電磁場的致癌風險列為2B類“可能致癌”,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又將手機也列為2B類致癌物品,令不少手機用戶和生活在電磁設備周邊的居民感到恐慌。

    世界衛生組織輻射研究計劃主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Leeka I. Kheifets説,“英語中‘可能’這個含義是有不同的詞彙來表示的,2B類代表有‘可能致癌’,但其證據的關聯性並不十分充足,和中文中不分程度的‘可能’一詞有很大差異。”

    為了能讓大家更明白, Kheifets説,“同屬於2B類的,還有鹹菜、咖啡、汽車尾氣等,有一定誘發癌症的證據關聯,但不充分。”如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現今有效證據表明電力頻率磁場不是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因素等。

    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副主席Ruediger Matthes 博士説,科學結論是證明健康風險和極低頻暴露度之間的聯絡“不太存在”,或證據很少。癌症是人們廣泛擔憂的一個問題,但目前不存在任何成人癌症方面的確鑿證據,來證明電磁輻射、電磁接觸度、暴露度與癌症有直接關係,而“動物癌症研究中,大規模的數據幾乎都是否定的模式。”

    居住在北京昌平區長陵鎮聯排別墅的市民,今年4月17日接受了民間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提供的電磁環境檢測服務,檢測結果是住宅附近的兩個手機發射塔功率密度最高時達到0.03微瓦每平方厘米,遠低於國家標準40微瓦每平方厘米。

    但這些市民並不放心,他們疑惑的是,“發射塔的檢測數字雖然小,但手機關了就沒有了,手機發射塔是持續24小時的輻射,對人體健康影響有多大?”

    Kheifets説,“事實上,離發射塔近,不一定代表暴露度高。我們打手機的時候直接對著人腦,暴露量其實比你平常距離基站近影響更大,而且你離基站近是全身都有影響,不是大腦,因為大腦更敏感,所以真正要測手機輻射的健康風險,要先看打電話時的暴露量。”

    華東電力試驗研究院研究員楊新村説,在制定一個電磁場功率指標的安全限值時,已有的做法是選取諸多證實有誘發癌症嫌疑的功率中的最低值,這個最低值涵蓋了所有可疑的功率數值,稱為安全閾值,再乘以一個安全系數,最終確定安全限值。某種功率誘發癌症的證據關聯性越不確定,安全限值的制定就越謹慎,系數就會越大,最終安全限值也越低於安全閾值。

    “只要檢測出的數值在安全限值以下,無論暴露時長是多少,都是安全的。”楊新村針對手機發射塔危害的疑惑説。(記者 李禾)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孕婦防輻射服能否有效防護?
· 科學生活:電腦輻射真的會導致眼盲嗎?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