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現代通訊工具,備受人們青睞。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手機引發的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手機依賴症”就是其中一個。
在生活中,你是否總把手機帶在身上,沒帶就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做其他事情;會不會總有“手機響了”的幻覺,甚至會把別人手機鈴聲當作自己的;當手機經常連不上線、收不到信號,你是不是感到焦慮和無力,脾氣也暴躁起來?如果是這樣,那你可要小心了,這些都是手機依賴的典型症狀。
症狀:手機不在身邊會焦慮
據首都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趙軍燕介紹:“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成熟和推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聯絡工具和心靈伴侶。我國200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77%的人每天開機12小時以上,33.55%的人24小時開機,65%的人表示‘ 如果手機不在身邊會有些焦慮’。”
“然而,如果使用手機不當,甚至片刻也不能離開手機,就有患上手機依賴症的可能。在研究領域,國內外不同的研究者使用的術語不同,‘手機依賴症’又被稱為‘手機成癮’‘手機濫用’‘手機焦慮症’‘手機綜合徵’等,主要指個體因為使用手機行為失控,導致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一種狀態。”趙軍燕説。
“手機依賴症”多發于白領人群或青少年群體中,趙軍燕指出,其主要表現症狀如下:一、手機不離身,行為失控。二、手機功能受限帶來情緒困擾:手機沒有信號或信號減弱便開始心煩意亂、惶恐不安,産生焦慮、煩躁、抑鬱及強烈的無力感等情緒。三、過度使用手機帶來經濟困擾。四、出現幻聽症狀。美國的一項研究在線調查了320名成人手機使用者,發現有2/3的人體驗過手機“鈴聲幻聽”情況,即常常覺得手機鈴聲響了或者手機在振動, 可是拿出來看看又沒有。五、患者甚至出現各種身體反應。
“手機依賴症可以説是一種對手機使用産生病理性依賴的綜合徵,主要表現為患者手機在身邊時,經常查看手機,看是否有短信、電話等,不在身邊時,會感到緊張、焦慮,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手機,手機出現問題後,會異常的焦慮和煩躁等。手機依賴症與上網一樣,包括依賴症狀和戒斷症狀。”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諮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應用發展部心理信息服務中心主任祝卓宏副研究員介紹説。
鑒定:目前非明確的精神疾病
“實際上,手機依賴症到現在為止還不是明確的精神疾病。”祝卓宏介紹,“因為手機依賴與其他精神障礙不一樣,還沒有明確特異性症狀,而且依賴手機、不停查看手機等這些行為,到底到了一種什麼程度才能稱為病還不確定。國內外學者都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但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每個人都要用手機,如有人手機丟了就焦慮,是因為手機的內容、聯絡方式比較重要,這就不屬於依賴的表現。”
趙軍燕指出:“手機依賴症是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出現的現代心理問題,根據依賴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輕度依賴、中度依賴和重度依賴。儘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標準的疾病分類系統正式把手機依賴症列為一種精神障礙,實際上,參照美國精神病協會制定的《美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手冊》(DSM-IV-TR)中界定物質成癮(或依賴)的標準,重度依賴屬於一種精神障礙。國外研究者正在研究和討論,是否將手機依賴作為一種信息和交流技術成癮,寫入即將制定的《美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手冊》(DSM-V)版本中。”
治療:提前預防手機依賴
“患手機依賴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對信息的依賴,通過手機獲取各種信息;二是娛樂依賴,如用手機打遊戲;三是關係依賴,有些人的關係需要用手機來維持,如我在門診中遇到的實際案例,妻子打不通丈夫的電話就會比較擔心,這實際上是人際關係不安全的表現。”祝卓宏介紹道。
“雖然,手機依賴症並沒有明確成為精神疾病裏的一種,但對於大眾而言如果確實出現依賴症狀,這時候還是要注意。”如何預防手機依賴的過度發展?祝卓宏解釋:“首先,要分析依賴的原因是哪一類,如果對於信息的依賴,如從事銷售等這類對信息依賴大的人員,那麼拷貝手機信息資料,可以消除手機丟了或者喪失重要聯絡的焦慮,另外,手機裏面不要存儲個人隱私信息或機密信息。如果對手機遊戲成癮,甚至嚴重影響到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建議去看心理醫生。如果是第三種——關係依賴,那麼患者就要反思為什麼有這麼不安全的關係,想辦法建立比較安全的人際關係。也有強迫症患者強迫性檢查手機信息或出現嚴重的手機鈴聲幻聽患者,需要看看精神科醫生。”
對於如何防止手機依賴,趙軍燕認為:“手機依賴症是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出現的心理問題,一般來説,調整生活方式就可以得到緩解,如多參加一些現實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和朋友、同事一起旅遊,外出散心,多參加體育活動等;此外,限制手機使用的次數。制定一個限制使用手機的計劃,在一定時間內不使用手機,儘量使用固定電話進行交流。隨著計劃的施行,慢慢延長手機限制的時間,逐步消除手機依賴。如果已經發展為重度手機依賴,則需要去醫院的精神科進行藥物治療,同時輔以心理諮詢。” (實習生 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