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生活
 
勞動保障部門:"給補償"不是可以強行解約的理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2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2月26日電(記者 高路)《勞動合同法》實施在即,各地仍有個別企業為規避新法繼續進行“支付補償式突擊裁員”等違法操作。勞動保障部門為此對企業發出提醒,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如果沒有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理由,企業就算支付經濟補償金,也無權單方強行解除勞動合同。

上海市勞動保障部門近期在勞資爭議調解過程中發現,一些企業對相關法規存在誤解,認為《勞動合同法》尚未實施,按照現行法律法規,只要按規定支付相應經濟補償和“以1個月工資代替提前1個月書面通知”的“代通金”,就可以隨意和合同未到期的員工解約。

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勞動關係處負責人指出,企業上述理解是錯誤的。現行法律規定,只有出現法定解約理由,用人單位才可以解約,“給補償”不是可以強行解約的理由。

根據《勞動法》第26條規定,企業解約需符合三種情形: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另行安排的工作;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定。此外,企業因生産經營狀況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時,也必須先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

專家指出,即將施行的《勞動合同法》延續了現行的解約規定,並加重了違法責任。當前企業應正確理解法律、嚴格依法行事,不能本末倒置誤讀法律。

 
 
 相關鏈結
· 勞動保障部門:七種“有問題”的勞動合同不能簽
· 勞動保障部門提示:警惕求職風險 避免上當受騙
· 勞動保障部門積極採取措施保障婦女的就業權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