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文娛
 
1月30日小年:民間送灶、祭祖、掃塵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漫畫:臘月二十三——送灶上天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説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 灶神,本是因為萬物有靈觀念驅使以及對上古人發明火燒食之功的崇拜、感念而臆想出來的神。《周禮》稱“顓頊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灶神在上古是指火神祝融氏,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才出現了人格化的灶神。 所謂“送灶”,就是把舊年的灶神神像取下來焚化,表示灶神已經“上天言好事”去了。 祭灶的習俗表面看是人對神的敬畏,其實是人對發明火的先賢功德的感念。人們賦予灶君“司命”的職責,通過一送一迎的神聖祭祀儀式,教育主灶之人和家人不要鋪張浪費,要勤儉持家,從而達到弘揚民族優良傳統美德的目的。 (資料來源:《春節》) 新華社發

    新華社天津1月29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1月30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民間稱“小年”。有關專家介紹説,“過小年”是進入春節的一個重要標誌。在這一天,我國民間有送灶、祭祖、掃塵等習俗。

    據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裏帶來幸福,可保祐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説好話、吉利話。這種送灶神的儀式叫做“送灶”或“辭灶”。

    送灶時,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人們就用各種辦法對付他。有的用膠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爺的牙齒粘住,使它不能亂説話;有的用酒糟塗抹灶門,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亂説話。

    趙之珩表示,灶神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短”,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這實際上是民間一種倫理道德的自律。

    7天之後,也就是在除夕夜,還要把“灶神”再接回來。因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爺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按一般地方的風俗,接送灶王爺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參加,古時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説法。

    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民間稱“挂影”。天津市民俗專家林希介紹説,小年這天要把祖宗的畫像或照片挂在墻上,備好酒水、貢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為了除舊迎新,我國民間還有在小年“掃塵”的習俗。林希介紹説,掃塵主要是將所有的房間徹底清掃一遍,老百姓稱之為“掃塵”“撣塵”。主婦們通常先把屋裏的傢具用被單等遮蓋起來,用頭巾或毛巾將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墻壁上下掃乾淨。掃完之後,擦洗桌椅、沖洗地面,用乾淨、整潔、亮堂來迎接新年的到來。

    民俗專家表示,掃塵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

民俗專家説,灶神早期是女性

    新華社天津1月29日專電(記者周潤健)1月30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民間稱“小年”。在這一天,中國民間有送灶的習俗。在很多人眼裏灶王爺是男性形象。但民俗專家説,“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灶王爺早期是女性。

    天津市民俗專家尚潔近日説,民間俗語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之説,説的是男人不能拜祭月亮,女人不能祭祀灶王神。其實,早期的灶王是女性。

    尚潔介紹説,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母系社會中,灶是由氏族裏威望最高的婦女管理。據説最初的灶神“著紅衣,狀如美女”,是個漂亮的紅衣女郎。後來,又説灶神是崑崙山上的“種火老母之君”,她專門管理人間住宅,記下每家人的善惡,夜半上奏天庭。後世覺得種火老母比紅衣女郎更持重而富有親和力,便漸漸用灶神奶奶取而代之。漢代以後,出現了男灶神,在民間的神祠中,也常有灶王爺與灶王奶奶並肩而坐。但這卻讓後人錯誤地理解為,灶王奶奶是為灶王爺創造的配偶神,而非灶之主神。

    尚潔指出,女子不能祭灶的説法始於何時,雖然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但在宋范成大《祭灶詞》中就有“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的詞句。《清嘉錄》中也有“祭時婦女不得預”的記載。可見這在當時已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現象了。

    尚潔表示,女不祭灶,分析起來不外有兩大原因,一是出於對神的敬重,灶王被視為家庭的保護神,而舊時的家長制下男子理所當然是一家之主,由男人祭灶更顯得莊嚴和崇敬;二是在封建時代裏,女人的地位十分低下,她們不能參與家族中的重大事件,所以“女不祭灶”在深層次上明顯反映出對婦女的極度歧視。

民俗學家稱:“小年”是春節活動的重要節點

    新華社瀋陽1月29日專電(記者魏運亨)1月30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也是俗稱的“小年”或“祭灶節”。中國民俗學會名譽理事長烏丙安教授説,“小年”不小,“小年”是進入春節全民慶祝活動的一個重要節點,傳統的民俗民間活動非常豐富。

    烏丙安説,現在的春節黃金周有7天假期,但往昔的民間過大年卻是從臘月起直到正月十五,足足要歡慶45天。在這一個半月內,又分為“備年”“過年”“賀年”三個階段。從臘月起到除夕是“備年”,在外的人要趕回家,在家的人要置辦年貨,做好過年的各項準備;從除夕夜到正月初五是“過年”,家人團聚,祭祀祖神,迎新納福;從正月初六到十五是“賀年”,花市燈彩,全民共歡、普天同慶。

    為什麼要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備年”呢?烏丙安解釋説,這與中國長期處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有關。舂米磨面、殺豬宰羊、縫製新衣、準備祭品,樣樣事件都是親力親為。到了“小年”這一天,一切都要準備妥當。這才能讓“灶神”上天彙報,一家人祈禱新的一年萬事如意。

    烏丙安教授告訴記者,“過小年”不僅是漢族的習俗,滿族、蒙古族等一些少數民族也過這個節日。漢族、滿族在這一天“送灶王爺上天”,而蒙古族這一天則是“送火神”。打掃房舍、宰殺年豬、張貼對聯是漢族、滿族“過小年”的民俗傳統,而蒙古族則在這一天佈置蒙古包內外,給駿馬備新鞍、扎紅纓,把放上哈達的牛羊送給親朋好友。

 
 
 相關鏈結
· 臘月二十三:祭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