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殘疾人事業加速發展,同時為國際殘疾人事業提供有益經驗
走向世界 不斷融合
——寫在中國政府首次遞交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履約報告之際
圖為國家大劇院無障礙通道路標。
圖為機動車自覺等待坐輪椅的殘疾人過人行橫道。近年來,中國全社會尊重、保障殘疾人權益的認識顯著提高。
圖為7月20日北京市首家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正式啟用,外國志願者正在展示殘疾人專用餐具和技能工具。
2006年12月,第六十一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殘疾人權利公約》(以下簡稱《公約》),這是聯合國歷史上首部為保護殘疾人權利而專門制定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是國際社會為保護和促進殘疾人權利而做出的努力。中國是《公約》最早發起國之一,並於2007年3月首批簽署《公約》,2008年6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公約》。2010年8月,按照《公約》有關條款規定,中國首次向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遞交履約報告。
倡導和推動《公約》出臺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倡議並積極推動和支持聯合國制定有關殘疾人權利保護國際公約的國家之一。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就曾在多個國際場合呼籲制定《公約》,並與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聯合國前人權高專和歐盟有關事務負責人等各界人士廣泛交換意見。2000年3月,中國邀請世界盲人聯盟、世界聾人聯合會、融合國際、殘疾人國際等五大殘疾人組織以及各大洲10多個國家的殘疾人事務負責人或代表齊聚北京,召開“世界殘疾人非政府組織領導人會議”,通過了《北京宣言》,呼籲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更加關注殘疾人狀況,呼籲聯合國制定保障殘疾人權利的國際公約。《北京宣言》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對聯合國啟動《公約》制定進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隨後,中國參與了《公約》談判的全過程,在《公約》文本的形成,以及協調和促成各方達成妥協等方面發揮了建設性作用,為《公約》的出臺做出了重要貢獻。基於發展殘疾人事業的經驗,中國提出的建議在《公約》中也得以體現,例如中國主張《公約》既是殘疾人權利保護法,又是殘疾人事業促進法,要通過事業的發展實現殘疾人的權利,體現人權的真實性和普遍性。強調生存權與發展權得到許多國家的認同,使《公約》更加全面和完整。
《公約》在聯大通過後,中國第一時間表示歡迎和祝賀,認為這是殘疾人權益保護史上的里程碑。中國殘疾人事務專家楊佳教授高票當選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
積極參與國際殘疾人事務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中國殘疾人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中國始終活躍在殘疾人權利保護領域的國際舞臺上,支持並認真執行聯合國《關於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參與制定《殘疾人機會均等標準規則》,積極參與“聯合國殘疾人十年(1983—1992年)”行動,倡導並促成兩個“亞太殘疾人十年”行動。中國與聯合國機構在殘疾人領域有著良好合作,與許多國際殘疾人組織和有關國際機構建立和發展合作關係,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相關政府部門和主要殘疾人組織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中國對《公約》的實質性貢獻,彰顯了中國重視和保障人權的立場和積極參與國際人權合作的態度。
中國在國際殘疾人領域中展現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和殘疾人人權保障是中國人權事業的亮點,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被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譽為發展中國家的典範。中國為保障殘疾人人權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聯合國等國際機構頒發給中國殘聯等組織“聯合國和平使者獎”、“聯合國殘疾人十年特別獎”、“聯合國—中國二十五年合作傑出貢獻獎”、“亞太殘疾人十年特別獎”等10余個獎項。2003年,中國殘聯主席鄧樸方榮獲“聯合國人權獎”,成為歷史上首個獲得此獎的殘疾人,也是第一個獲此榮譽的中國人。
中國殘疾人事業的進步與國際殘疾人運動的發展相得益彰。一方面,中國在參與國際殘疾人事務、融入國際人權保障機制過程中,將國際理念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特色殘疾人事業的理論體系、法律體系和業務體系,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國內殘疾人事業和人權保障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中國在國際殘疾人事務中發揮了積極的建設性作用,中國殘疾人事業的顯著成就為國際殘疾人運動的發展和人權保障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採取切實措施履行《公約》
《公約》開放簽署後,中國成為首批締約國。為落實《公約》所規定的一般義務,促進充分實現殘疾人的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使其不受基於任何殘疾的歧視,中國政府在立法、行政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公約》的各項宗旨和原則在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和具體落實。
2008年4月,中國修訂《殘疾人保障法》,第一次引入“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概念,突出“以殘疾人權利為本”的理念,明確提出了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康復服務、平等接受教育、勞動、平等參與文化生活、各項社會保障等權利,充實了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創造無障礙環境的內容,強化了侵害殘疾人的權益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中國政府頒布《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等專項法規,正在制定中的《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和《無障礙建設條例》,對殘疾人的教育、就業、康復和無障礙等方面的權利做了更為明確和具體的規定。
2008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頒布,提出中國政府促進和保護殘疾人權益的總體思想、指導原則、目標任務和重大措施。2009年4月,國務院發佈《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就殘疾人權益保障提出階段性目標。2010年3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15年建立起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基本框架,到2020年做到“兩個體系”更加完備,實現殘疾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保障和康復服務,文化教育水平顯著提高,就業更加充分。
為確保國家有關殘疾人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實施,切實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實現殘疾人各項基本權利,中國政府先後實施5個“國家殘疾人事業五年規劃”。《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2006—2010)》充分結合《殘疾人權利公約》所確定的各項原則,全面規劃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扶貧、社會保障、維權、文化體育、無障礙環境建設、殘疾人組織建設等各項工作。目前各實施方案進展順利,任務指標將完成或超額完成。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的制定工作也已啟動。
中國政府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人道主義思想,倡導平等、參與、共享的現代文明社會殘疾人觀,致力於消除社會對殘疾人的歧視和偏見。政府每年圍繞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國際盲人節、國際聾人節等開展公眾宣傳。北京殘奧會期間,中國政府在殘奧村矗起《殘疾人權利公約》紀念墻,和來自147個國家和地區的殘奧選手、殘疾人組織負責人一起,共同呼籲國際社會更加關注殘疾人,以實際行動支持《殘疾人權利公約》。中國政府和殘疾人組織還通過大眾媒體、專題研討和座談會等方式宣傳《公約》理念,提升殘疾人權益保護意識。同時,中國還與聯合國亞太經社會、聯合國兒基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機構合作,利用多個國際和地區殘疾人合作機制,推廣和宣傳《公約》,研究和促進《公約》的切實履行。在《公約》制定和履行過程中,政府注重殘疾人和殘疾人組織的參與,廣泛聽取殘疾人的意見。《公約》進一步促進了廣大殘疾人權利意識的覺醒,有助於全社會尊重、保障殘疾人權益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
2004年以來,“尊重和保障人權”先後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尊重和保障人權成為國家的政治理念和價值目標。中國政府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更加關注民生,注重弱勢群體的權益保障,進一步加大了殘疾人工作的力度。國際殘疾人運動的最新趨勢和《公約》所倡導的精神,與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總體方向是一致的。
中國加入《公約》兩年來,採取切實措施認真履行《公約》。履行《公約》不僅是中國作為締約國應該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更為中國進一步發展殘疾人事業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機。2010年8月,中國遞交了首份履約報告,隨後將接受聯合國方面的審議。國際社會普遍相信,中國以殘疾人事業和人權保障事業的實際進步向國際社會交上的是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嘯塵)
中國殘疾人狀況不斷改善
中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重大舉措,為殘疾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使他們的狀況不斷改善。
基本收入和支出方面,根據全國殘疾人狀況監測結果,2009年度,城鎮殘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578.1元,比2007年度高出1221.5元,增幅為16.6%。農村殘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066.1元,比2007年度高出965.1元,增幅為31.1%。城鎮殘疾人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4.7%,農村殘疾人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7.1%,比2008年分別降低了3個和4.5個百分點。
截至2009年12月,238.6萬城鎮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較2007年底增長30.7萬人;各地普遍實行分類施保,對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的低保對象在補助標準和審核程序上予以照顧;615萬殘疾人享受農村低保,較2007年底增長187萬,410.6萬殘疾人得到臨時救濟和定期補助,較2007年底增長40.1萬。
2009年度城鎮殘疾人參加至少一項社會保險的比例達到64.3%,比2007年度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達到62.1%,參加城鎮職工或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達到42.1%。農村殘疾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比例達到94.4%,比2007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2009年度,87.6%的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村殘疾人在一年內看過病,看過病的農村殘疾人中有41.7%的人通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行了報銷。
公共服務方面,2009年度,620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服務,較2007年度增長84.1萬。全國已建立1578個聾兒康復機構,近5000個肢體殘疾康復訓練機構和2000多個輔助器具供應服務機構。在1727個市縣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在807個市轄區和1569個縣(市)開展了社區康復工作。農村殘疾人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國農村縣級建立殘疾人服務社1887個,鄉鎮建立殘疾人服務分社18979個,殘疾人服務社(分社)的工作人員達到28601人。
截至2009年底,全國為殘疾兒童少年興辦的特殊教育學校已達1672所,義務教育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有2801個,在校的盲、聾、智殘學生約42.8萬人。殘疾人職業教育專門培訓機構達1852個,接收殘疾人的普通職業培訓機構有2132個。城鎮各級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達到3043個,農村殘疾人服務社1897個。2009年度城鎮新安排35萬殘疾人就業,扶持108.5萬農村貧困殘疾人脫貧。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3474個,較2007年增加2418個,為11萬智力、精神殘疾人及其他重度殘疾人提供了托養服務,較2007年底增加8.2萬。
2007年以來,全國扶持551.6萬農村貧困殘疾人,其中有372.1萬名農村貧困殘疾人實際脫貧,各級政府籌措用於扶持貧困殘疾人的扶貧資金11.3億元;中央財政安排近9000萬信貸扶持貼息資金,帶動24億元信貸規模,對13.6萬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信貸扶持;全國結對幫扶的單位37.3萬個,結對個人257.4萬人,優惠政策減免及幫扶物資折款等9.4億元。2008—2009年,中央和地方財政及社會捐助投入危房改造資金共計18.55億元人民幣,全國約20萬戶貧困殘疾人的危房得到改造,受益貧困殘疾人近28萬。
無障礙建設方面,2009年度城鎮殘疾人對無障礙設施的滿意度為66.8%,比上年提高3.9個百分點,有79.5%的城鎮殘疾人所生活的城鎮中至少有一種無障礙設施,體現出無障礙建設的成效。大部分醫院、銀行、車站、商場、文化體育建築、公共交通工具等加強了對殘疾人的無障礙服務。信息無障礙建設取得顯著進展。盲文、手語的應用得到扶持和保護。大部分省級電視臺開辦了手語新聞節目。越來越多的影視節目加配字幕解説。政府及社會重要門戶網站加強信息無障礙建設。
國家保障殘疾人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擔任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是殘疾人充分、平等參與政治和公共生活權利的重要體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有12名殘疾人、殘疾人親屬、殘疾人工作者代表,其中1名殘疾人工作者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有19名殘疾人、殘疾人親屬、殘疾人工作者委員,其中1人為全國政協副主席,1人為全國政協常委。省、市、縣各級人大和政協共有殘疾人、殘疾人親屬、殘疾人工作者代表和委員4100余名。
各地每年舉辦的殘疾人書法、繪畫、攝影、文藝表演等比賽和展覽數以千計,城市社區殘疾人文化活動經常性開展。全國各地特教學校開設各類藝術課程。全國有各類殘疾人藝術團體195個。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出訪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交流演出。盲文圖書和有聲讀物品種逐年增加,盲人電腦軟體等文化用品的研發取得較大進展,省、市兩級設立盲人閱覽室的公共圖書館已超過300個。
體育運動方面,迄今,中國已舉辦7屆全國殘運會和4屆全國特奧運動會,每年還舉行多個單項全國性體育賽事,且從1984年起參加殘奧會、特奧會、聾奧會和國際單項賽事,取得優異成績。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奧會和2008年北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殘疾人的尊嚴、價值和權利的良好氛圍。殘疾人群眾體育得到了長足發展。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在新建和改造公共體育設施時,嚴格執行國家無障礙標準。公共體育設施向殘疾人免費或優惠開放。各級政府和組織加大經費投入,為各類殘疾人開闢日常體育活動場所。目前,國家級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已有26個。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提供)
信守承諾 文明進步
8月31日,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正式提交執行《殘疾人權利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情況的首次報告。這是中國在殘疾人事業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並面臨新挑戰的背景下,按照公約規定履行的一項國際義務,也是主動宣傳中國殘疾人工作成就、深化殘疾人領域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舉措。
《公約》是國際社會高度重視保障殘疾人權利並長期努力的結果。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社會採取一系列重大行動,推動“殘疾人權利”概念逐步獲得普遍承認。聯合國通過《殘疾人權利宣言》,制定《關於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實施“聯合國殘疾人十年”,並將每年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在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殘疾人組織的推動下,第六十一屆聯合國大會于2006年12月13日通過《公約》,2007年3月30日正式開放簽署。
《公約》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系統性保護殘疾人權利的國際法律文書,涵蓋殘疾人生命、家庭、教育、健康、就業、人身安全、獲得司法保護、參與政治和公共生活等各方面權利,迄今已獲146個國家簽署和90個國家批准。中國是首批簽署《公約》的國家之一。2008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公約》,同年9月《公約》對我國正式生效。《公約》以國際法形式對殘疾人權利加以界定,豐富和擴展了國際人權法律規範,成為國際殘疾人運動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具有重要的歷史進步意義。
履約報告集中展現了中國政府和人民關心殘疾人福祉、積極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態度與決心,反映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政府部門、殘疾人組織及社會各界對改善殘疾人狀況的努力與成果。
目前,中國有8300多萬殘疾人。他們是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平等成員,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也是一個面臨特殊困難的社會群體。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工作,將此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努力為殘疾人創造條件,使他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從設立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到實施五個“國家殘疾人事業五年規劃”;從修訂《殘疾人保障法》,到制定《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無障礙建設條例》;從頒布《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到推出《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從滿足殘疾人生活、醫療、就業等基本需要,到提高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和參與公共政治生活水平,中國殘疾人工作碩果纍纍。迄今已有2200萬殘疾人實現就業,1800多萬殘疾人得到適應訓練和康復服務。國家通過殘疾預防和早期治療機制使近20年殘疾發生減少1500萬人。中國殘疾人代表團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蟬聯金牌和獎牌雙第一,向全世界展現了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形象。
按時向聯合國遞交履約報告,體現了中國對國際殘疾人事業的支持和對履行國際公約義務的嚴肅態度。
多年來,中國與國際殘疾人組織和有關國際機構保持良好合作關係,熱情響應《關於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積極參加“聯合國殘疾人十年”活動,是“亞太殘疾人十年”活動的主要倡議者之一,在國際和地區殘疾人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是制定《公約》的參與者,參加了特別委員會歷次會議,為公約起草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履約工作,從本國國情出發,採取一系列立法、司法和行政措施,確保《公約》各項條款得到有效實施。中國形成了政府部門為主導、殘疾人組織為支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在制定實施殘疾人事務法律法規、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等過程中積極吸納《公約》內容,將國際公約的原則和標準實實在在地轉化為國內實踐。
中國政府認真做好履約報告撰寫工作,2009年11月成立由22個政府部門構成的跨部門工作組,統一部署和撰寫相關報告,並在報告起草過程中認真徵求殘疾人組織的意見。按時提交《公約》履約報告,體現了中國信守承諾、文明進步的良好國際形象,並將有力促進中國殘疾人權利保護,推動國際殘疾人事業向前發展。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地區發展不平衡,殘疾人群體數量龐大。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約和傳統觀念影響,殘疾人事業發展仍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進一步改善殘疾人發展的社會環境,消除對殘疾人的歧視,確保殘疾人平等享受各項權利,依然是中國面臨的長期任務,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繼續作出不懈努力。但正如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穆罕默德·塔勞尼所説,中國的殘疾人事業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相信明天會更加美好!(吳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