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無論從睡眠普遍規律,還是實驗觀察的結果,都説明失眠與夢感無必然聯絡。
經常聽到有人説:“昨晚沒休息好,做了一夜的夢”;“我昨晚夢多,簡直沒有睡”。於是,白天工作學習精力不足,仿佛夢真的耽誤了休息。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科學研究表明:做夢不僅不會影響睡眠和健康,而且是保護大腦健康所不可缺的生理活動的一環。
從有記憶開始,你曾經歷過的事都可能成為夢的內容。過去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做到的一切,均可無規律地、雜亂無章地進行組合,成為混亂和虛幻的夢。醫學專家對主訴做夢或夢多的慢性失眠患者進行的生理實驗表明:睡眠圖記錄證明“夢多”、“整夜做夢”的病人的睡眠週期和正常人沒有什麼差別,其伴有夢的快相睡眠所佔的比例和實際時間也沒有明顯縮短或延長。心理測驗也發現,這類體驗同性格有關。無論從睡眠普遍規律,還是實驗觀察的結果,都説明失眠與夢感無必然聯絡。
日本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時會産生有夢催眠肽和無夢催眠肽兩種物質,夢多的人腦中有夢催眠肽含量高於無夢催眠肽,可以延年益壽。相反,夢少或無夢則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英國皇家醫院的醫生發現,有些病人訴説頭昏頭痛,並稱睡眠中不再做夢,後來確診這些病人有輕度腦出血或長有腫瘤。
醫生的研究結果證實:夢是人體中主管各種功能的各個中心點聯合作用的結果,如果某一個中心點受到損傷,就不能形成夢,或形成一種殘缺不全的夢,比如夢中人物只有圖像而沒有語言。有趣的是,夢的形成非常隨意,夢既與生活經歷密切相關,也常摻雜一些超出現實的空想內容。有些人一覺醒來,對夢中情景歷歷在目;而有些人則對此統統遺忘。原來它與當事人的快慢波睡眠有關,假如他正在快波階段,也即處於深睡階段時醒來,則似乎未曾有過入夢的感覺。
當然,做夢也並非多多益善。如果夢境不斷,甚至噩夢連連,則會影響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白天就會感覺睏倦,不利於工作和健康。許多患有慢性憂鬱症的病人就長期被混亂的夢或缺乏夢的異常睡眠所困擾。當他們進行了通過電腦調節腦波的睡眠治療後,病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