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西南交通大學率先在學校的心理研究與諮詢中心建立了“心理髮泄室”,室內有兩個大沙袋,將“仇恨”的人的照片貼在沙包上,可以拳打腳踢。甚至在一些小學和幼兒園也開設了“心理髮泄室”。發泄小遊戲在網絡上也是俯拾即是。在百度上搜索,有很多發泄小遊戲提供下載,如暴打老闆、轟電腦、撞人遊戲……
這些宣泄方式可取嗎?北京安定醫院臨床心理科主治醫師、心理學博士林濤認為,在心理學上,情緒是一種能量。某種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就會積累成一種能量,當人無法自控時,這種能量會在瞬間因為一點小事而爆發。另一方面,如果這種情緒得不到及時發泄,身體也會出現不良反應。因此情緒的合理宣泄是必要的。
但林博士不贊同用“拳打腳踢”的方式來表達情緒。他説,這些類似于攻擊性行為只能使人得到暫時的宣泄和痛快。如果長期如此,會使人形成一種暗示或觀念,當遇到抑鬱時可以通過攻擊性行為表達和宣泄。特別對於少年兒童,他們心理還不成熟,模倣能力又特別強。如果這種觀念埋在他們心裏,當不高興時,就會想到用攻擊行為解決,現在是假人假工具,但很難説有一天他們不會選擇真人真工具。因此,應該教會他們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調節自我。不要以“他人是錯的”為中心解決問題,這樣很容易封閉自我調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