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説“上火了吃點消炎藥就沒事了”。但長期以來,很多人並不知道消炎藥和抗菌藥之間的區別,不少人把兩者畫了等號,誤把抗菌藥當消炎藥、把消炎藥當抗菌藥來用,結果不但病情得不到好轉,反而延誤診治。對此,解放軍302醫院藥學部副主任魏振滿指出,從嚴格意義上講,消炎藥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抗菌藥,應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用藥。
魏振滿介紹,消炎藥是“俗稱”,即醫學上的解熱鎮痛抗炎藥,它是一類具有解熱鎮痛藥物,多數還有抗炎、抗風濕作用。常用的有阿斯匹林、撲熱息痛、布洛芬等。除撲熱息痛這一類,其他類大都具有抗炎的作用。它們是直接針對炎症的,是對症治療;抗菌藥對細菌有抑制或殺滅作用,它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老百姓所説的消炎藥,大多是指的抗菌藥。但事實上,兩者是不同的藥物。通常所用的抗菌藥不是直接針對炎症的,而是針對引起炎症的各類細菌,抑制或殺滅病原菌。
抗菌藥的種類很多,常用於臨床的有200多種。通常人們所熟悉的有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四環素類、氯黴素類、喹諾酮類、磺胺類等。正是抗菌藥的使用,使過去許多致死性疾病得以控制,但也許是人們太熟悉“抗菌藥”,很多藥又可以在藥店買到,有時不免出現濫用現象,造成細菌耐藥性發生以及過敏反應、二重感染甚至産生毒性反應等不良後果。因此,魏振滿建議,病人在使用時,務必在醫生指導下,對症合理用藥。
魏振滿強調,常見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菌藥。但感冒發燒要區分情況,區別對待,即如果是細菌性感染,就需要使用抗菌藥;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就可能僅需要對症處理或吃抗病毒藥。如果經病原學檢查,結果依然尚不明確,這時可在醫生指導下,考慮聯合用藥。特別是在發熱原因不明的情況下更要注意,以免臨床症狀不典型和病原菌不易被檢出,延誤正確診斷與治療。(記者 黃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