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服務信息>> 健康
 
專家為中老年人預防腦中風支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30日   來源:新華日報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腦中風患者也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腦中風已經成為我國國民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另兩類是心血管疾病和腫瘤),也是所有疾病中導致殘疾率最高的。如何預防或減少腦中風的發生?剛剛在南京結束的“全國神經系統疾病診療新進展學習班”上,來自北京、上海、江蘇等地的知名專家教授就腦卒中的最新診療進展情況進行了探討。

    近1/3腦中風的發生與頸動脈病變有關

    中風發病在腦,禍根在頸部。鼓樓醫院神經科主任、留美博士後徐運教授介紹説,這話很有道理。大腦是一個特殊的需氧器官,每分鐘約有750—1000毫升供應腦。每側頸內動脈每分鐘通過約350毫升血液。當頸內動脈狹窄超過50%時,腦供血將受到嚴重影響,微循環中靜脈血流變慢、淤積,即可形成血栓。如果是頸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引起管腔狹窄,那麼,斑塊亦可脫落引起腦卒中(中風)。目前研究發現,近1/3中風的發生與頸動脈的阻塞性病變、尤其是各種原因所致的頸動脈狹窄有關。

    在鼓樓醫院神經內科門診病人中,大約有20%左右非特異性症狀的病人查出頸動脈病變。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並不了解。有位62歲的退休老人,有高血壓病史10多年,平時吃藥也斷斷續續,近一年來常感到頭昏,雙腿無力,到醫院做CT檢查發現有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醫生判斷他有頸動脈狹窄的可能,經頸部彩色B超及腦血管造影檢查,確診其右頸內動脈狹窄95%,立即進行介入支架擴張狹窄頸動脈血管治療而轉危為安。

    “三高”是導致頸動脈狹窄的主因

    徐運主任説,發生頸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此外,高齡者因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和血栓形成;同時,有冠心病或者發生過心肌梗塞的患者也要特別當心,因為心、腦血管病常常是同時存在的。以前發生過腦中風的人更要小心,這類患者再發生中風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4—15倍,前一次的腦中風很可能就是頸動脈狹窄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雖然沒有得過腦梗塞,但有一側肢體無力、麻木,或是言語不清,或者口角歪斜,單眼一過性失明或黑朦等短時間內就恢復的一些一過性中風症狀。醫學上稱這些症狀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常常是腦中風的先兆。頸動脈狹窄就是引起“小中風”的原因之一。

    中老年人要注意5種中風徵兆

    徐運主任説,有些病中老年人如果早點到醫院就診,就可能贏得寶貴時間,治療效果也會完全不同。當然,首要措施是防治引發頸動脈狹窄的疾病,合理用藥,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在生活方面注意飲食要清淡,避免高鹽高脂飲食,防止“病從口入”,吸煙的人要戒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睡眠質量;加強運動,定期體檢,預防頸動脈狹窄乃至中風的發生。如果頸動脈已經狹窄,目前還沒有一種藥物能夠消除引起動脈狹窄的斑塊,不要聽信遊醫和廣告,可通過支架植入的微創方法和手術切除的方法除去引起頸動脈狹窄的斑塊。

    徐運主任提醒説,如果中老年人出現臉或一側上下肢體麻木、無力;突然意識不清、語言或理解困難;單眼或雙眼視物不清;行走困難頭暈或失衡,失定向力或不明原因的頭痛這5個症狀時,一定要儘快到醫院就診。(通訊員  劉寧春 記者 仲崇山)

 
 
 相關鏈結
· 長期不吃早餐易促發中風
· 研究發現中風痊癒者駕車有風險
· 專家提醒:防治腦卒中應重視降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