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樅(資料圖片)
新華社昆明6月20日專電(記者劉敏)每年6月至9月,是各種野生菌生長採食季節,也是誤採誤食野生菌中毒的高發期。為保證人們在享用美味野生菌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食物中毒的風險,昆明市西山區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預防食用野生菌中毒要嚴把“三關”。
一是採購關:採摘或選購野生菌時,必須學會食用菌和有毒菌的識別方法。有毒的野生菌色彩特別艷麗,形狀奇特,根部長有菌托,菌柄上有菌環圈及斑點,頂部有肉瘤或肉刺,從外形特徵上就可初步判斷;特別注意自己不認識的野生菌不要購買。
二是加工製作關:採選回來的野生菌要認真刷洗乾淨,切成薄片或細絲,炒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儘量延長翻炒時間,減少野生菌中的毒素。
三是食用關:最好每次只吃一個品種,食量要控制,也不要連續幾天都食用,炒熟的菌一次吃完;即便不中毒,多食野生菌也會出現全身無力的現象,食菌不宜喝酒,以免加速毒素吸收,危及生命。
食菌輕度中毒,臨床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全身乏力等,還有少數為神經精神型,臨床表現為頭昏、噁心、嘔吐,然後出現煩躁、幻視等症狀。如果中毒嚴重,對人體損害極大,會引發急性腎功能衰竭、肝壞死和溶血性中毒導致休克甚至死亡,一旦食用野生菌中毒應立即前往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