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以來,湖南洞庭湖區的“人鼠大戰”一直持續升溫,目前鼠災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按衛生部的部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派出4人專家小組緊急趕赴洞庭湖區指導工作。記者就此通過電話採訪了趕赴一線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員魯亮。
“目前,湖區疫情比較穩定,沒有發現鼠疫、流行性出血熱和鉤端螺旋體病疫情,但是還需要加強關注,我們正在努力。”記者撥通魯亮手機的時候他正在一線忙碌。由於一直忙於現場工作,魯亮的手機電池幾近耗完還沒來得及充電。
4人小組目前正忙碌在滅鼠現場。同去4人中,魯亮和一位同事都是研究鼠患的,另兩位分別是研究出血熱和鉤端螺旋體病的。
魯亮解釋説:“洞庭湖一帶多淺灘,冬季水退之後,乾燥的淺灘特別適於田鼠繁殖,加上淺灘一帶很少有人種植莊稼,所以就形成了田鼠天然的生活場所;它們在夏季漲水時,因為洞穴被淹,就成群結隊往高處遊走,可謂‘水退則走,水漲就來’。天敵的減少更使得淺灘成為田鼠的領地。”而田鼠除了帶來經濟上的損失,還可能帶來諸多傳染疾病,例如鉤端螺旋體病和出血熱等。
圍剿田鼠的過程中,田鼠們相互廝鬥、啃咬,許多都葬身於同伴腹中,其狀慘烈至極。此次鼠災,可謂20年來大大小小鼠災中最嚴重的一次。這種東方田鼠每年都會在湖區附近出現,只是以往沒有今年這麼猖獗。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和湖南省各級疾控專業人員一道奔波于醫院、監測站和堤岸之間,一直進行田鼠帶毒率的監測和目前田鼠出現規律的觀察。魯亮提醒:沒有疫病發生不代表沒有危險,老鼠攜帶的鉤端螺旋體病菌會通過尿液排出,污染周圍的水源、土壤;會經過損傷的皮膚、黏膜及消化道而使人受到感染。農業勞動者,接觸污染的田水時鉤端螺旋體常經皮膚(特別是破損的皮膚)進入人體,引發鉤端螺旋體病。所以,必須引起大眾的注意。(實習生 曹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