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5月14日專電(記者何豐倫)“人類是在災難中生存和發展起來的,災難是對人心理素質的考驗。面對災害,我們更應該學會心理‘自助’與‘他助’。”近日,廣西師範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吳素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心理“自助”是在遭受巨大心理打擊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心理調適、心理暗示,儘快擺脫災害和刺激在心目中造成的強烈恐懼感和心理創傷。
心理“他助”則是在自身無法擺脫心理陰影的情況下,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裏向心理醫生諮詢,尋求幫助。
無論是“自助”還是“他助”,一個基本的環節就是傾訴,把壓抑在心頭的點點滴滴、細枝末節向身邊的人群説出來,在休息中、在救災過程中、在吃飯穿衣過程中,抓住一切時間,在適當的時候傾訴。
“學會傾訴是心理自我調適最好的辦法。”無論是“自助”還是“他助”,其核心的意義在於打開緊鎖的心門,擺脫心理壓力。
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中有一種“敏於事而慎於言”的情懷,這種教誨讓我們習慣了默默承受,默默負擔,用更多地努力、更拼命地工作,來嘗試擺脫陰影。
實際上,要在真正意義上尊重災難中逝去的親人、承擔重建家園的重任,更需要我們學會用科學的方法,來消除心理障礙。
學會心理“自助”與尋求“他助”的核心意義就在於:面對大自然的災害,我們更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