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面上有不少是企圖魚目混珠的“李鬼”藥品,普通百姓即使沒有專業知識背景,其實也能從外包裝上辨識一二。
一看外包裝整體。藥品外包裝一旦標記了“國家級新藥”、“中藥保護品種”、“專利産品”、“中華秘方”、“新一代産品”、“療效神奇”、“監製”、“榮譽出品”等類似語言,即很有可能為假藥。
二看藥品通用名與商品名。藥品通用名應當顯著、突出。通用名的字體顏色與藥品包裝顏色背景應形成強烈反差,清楚醒目。如藥品通用名與藥品包裝顏色類似難辨則可疑為假藥。
三看藥品批准文號。藥品批准文號由“國藥準字+1個字母+8位數字”組成。化學藥品使用字母H,中藥為Z,保健藥品為B,生物製品為S,體外化學診斷試劑為T,藥用輔料為F,進口藥品為J。數字第一、二位代表批准文號來源代碼。如發現批准文號與以上某項不符或無批准文號則可疑為假藥。
四看藥品適應症。藥品適應症表述應科學、規範、準確、專業,不能出現錯別字。如標示的適應症有錯別字或者表述不專業,如抗菌類藥物表述可治療病毒性疾病的可疑為假藥,如果該藥附有外用贈品增加可疑性。
五看聯絡方式。藥品生産企業一般會將本企業的廠名、地址、郵編、電話等全部或部分印刷在藥品外包裝上,電話通常是本企業的座機電話。如印刷的電話是手機號碼或是諮詢電話、銷售熱線、服務熱線等,且電話號碼區號歸屬地與企業所在地不一致可疑為假藥。(李澤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