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專家提醒:口吃患兒需要更多耐心、傾聽和鼓勵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0月22日專電(夏玲、仇逸)10月22日是第十一個“國際口吃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兒科發育行為專家章依文主任醫師指出,口吃患兒需要更多耐心、傾聽和鼓勵。

    口吃是兒童常見的一種語言障礙。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門診統計表明,前來就診或諮詢語言發育的患兒集中在2歲至4歲。家長在孩子這段時間所表達的語言不甚理解,對一些兒童出現斷斷續續的表達十分困惑和緊張。章依文主任指出,1歲到3歲時出現的語言不流利是兒童言語發展的自然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消失。3歲至5歲出現的良性口吃,只要家長耐心矯正,半年到六年內多數可消失。值得注意的是5歲至8歲出現的口吃,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的矯治,有可能成為永久性口吃。

    現代家長對於孩子語言發育十分關注,專家在日常門診中發現,不少家長注重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誰講得更多、更快、更好,常常以較高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語言能力,稍有些不流暢,就懷疑孩子口吃,為此前來諮詢就診的家長不在少數。

    專家提醒:家長不要過於急躁,更不宜對孩子在説話時反復提醒、批評、甚至打罵,這樣會對兒童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使孩子緊張,語言表達更加困難,甚至很多孩子從此不再敢於表達,可能會使口吃持續到成年,並會産生一定的心理影響。

    糾正兒童口吃很少靠藥物。由於醫生很難深入兒童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接受醫生正確指導後,更多需要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傾聽與鼓勵。耐心傾聽對於已患口吃或有口吃傾向的兒童尤為重要。家長和老師不應將關注點放在“講得好不好、流不流利”,而是應該認真、耐心地聽完孩子説的話,儘量不要打斷他們,創造出一個輕鬆和信任的語言環境。同時鼓勵孩子不要緊張,以較慢的速度隨意表達。家長或老師也可以以詩歌朗誦來訓練語言表達,教導孩子掌握朗誦節奏,長時間練習會産生較好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兒童在最初主要通過模倣來學習語言表達,因此家長本身要有很好的語言習慣,不要為了“裝可愛”吸引孩子注意力而刻意語言表達不規範。一旦家長髮現兒童5歲後仍出現口吃現象,則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務人員幫助。

 
 
 相關鏈結
· 專家提醒:兒童營養有問題家長溺愛是主因
· 研究發現:兒童可大量補充維生素D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