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喝水,這似乎再平常不過的事,不過,藥劑師指出,不是所有的藥物都需要喝水,有些藥物少喝或不喝水,效果會更好。
專家介紹,多數情況下,吃藥需要水來送服,這樣可以使藥物更為順利進入胃部,從而被吸收到達全身各器官發揮作用。但也有一些藥物卻相反,如下列藥物,如果喝水送服的話,療效會降低,甚至失去藥效。
某些胃藥
某些治療胃潰瘍的藥物,這類藥物多被製成混懸劑,進入胃後變成無數不溶解的細小顆粒,像粉末一樣覆蓋在受損的胃黏膜上,這樣胃黏膜才能免於胃酸侵蝕,慢慢長出新的組織,並恢復其原有功能。服用這類藥物時,如果喝水多反而會稀釋藥物,使覆蓋在受損胃黏膜上的藥物顆粒減少,保護膜變薄,從而失去治療作用。而且,服這類藥後半小時內也不要喝水,因為短時間內大量喝水,同樣會把剛剛形成的保護膜沖掉,使受損胃黏膜重新暴露在有腐蝕性的胃酸中。
止咳藥
常見的止咳糖漿藥物較黏稠,服用後藥物會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從而起到消炎止咳作用。如果喝過多的水,會把咽部藥物的有效成分沖掉,使局部藥物濃度降低,影響藥效發揮。如果覺得口乾,應在服藥半小時後再喝水。
苦味健胃劑
如復方龍膽酊利用其苦味,通過舌頭的味覺感受器,反射性地促進胃液分泌來增進食欲,故不宜多喝水,以免沖淡苦味而影響藥效。(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