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天津市八項重要衛生改革舉措亮點解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8日   來源:天津日報

    醫療衛生事業涉及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民計民生。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每年都把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列入民心工程來抓。特別是近年來,不斷加大醫療衛生改革的力度,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針對衛生資源過於集中在大醫院,城鄉基層衛生建設還比較薄弱等問題,12月17日,天津市公佈的八項重要衛生改革舉措,以政府強化責任,機構優化服務,百姓得到實惠為立足點,強調醫療、醫藥、醫保的“三醫聯動”,把提高社區醫療服務水平和降低藥價作為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突破口”,明確政府責任,多部門協調聯動,努力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實施大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雙向互動,使全市醫療衛生資源得到優化和有效利用,合理分流患者,緩解大醫院的壓力,方便百姓在社區就近得到醫治。

    亮點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天有大醫院專家坐診,不出家門口,就能找專家看病。

    亮點二:支付社區衛生服務的低廉費用,享受大醫院的醫療服務。

    解讀:過去,由於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缺乏良性互動,再加上社區衛生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有待提高,患者缺乏信任感,不管大病、小病都去大醫院,導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資源利用不足。從明年開始,大醫院醫生社區輪崗,每天都會有專家在社區開展醫療服務。

    天津市衛生局局長程津新説,實施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間的雙向互動,就是要逐步建立“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及“首診在社區”、“雙向轉診”的有效機制,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具體措施有三項:一是實施百名高級醫師進社區活動。市屬大醫院建立由即將晉陞主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人員組成的百名高級醫師服務團隊,與對口支援單位形成聯合體,4名不同專業的高級醫師為一組,對口服務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名高級醫師每個工作日在這5個社區輪流應診,保證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有工作日都有高級醫師應診。二是繼續完善高級醫師支援涉農區縣中心醫院專業技術工作制度,免費接收縣醫院醫生到大醫院進修;大醫院派出相應的高級醫生到區縣中心醫院進行技術指導和帶教,以強化區縣中心醫院作為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龍頭作用。三是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實行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的互動、社區門診與專科門診的互動、入院治療與出院康復的互動、預防與醫療的互動、社區信息與醫院信息的互動,落實“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服務新模式。

    每名支援社區的高級醫師必須在社區服務不低於三個月,不得空崗,其考核與晉陞職稱和職稱聘任挂鉤,出現空崗的醫師實行一票否決,不予晉陞和聘任職稱。這些高級醫師不僅要完成門診、會診工作,還要進行社區醫生培訓和臨床指導,提高社區醫生的技術水平和臨床經驗。通過多種形式的雙向互動,全面提升社區醫療服務和技術水平,使社區醫療衛生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自2009年起,天津市市內六區和濱海三區實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藥品的零差率銷售,2010年向全市範圍推廣。

    亮點一:社區衛生服務終結“以藥養醫”,藥品按進貨價格銷售給患者。

    亮點二:506種“零差率”銷售藥品涵蓋社區群眾常見病、多發病以及診斷明確的慢性病的基本用藥需求。

    解讀:改革開放之初,由於政府財力有限,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嚴重不足,國家允許醫療機構在藥品進價基礎上加價15%銷售,這部分錢成為醫療機構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以藥養醫”加重了群眾的醫療負擔,也限制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健康發展。

    天津市衛生局副局長申長虹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用藥零差率銷售,是指要在社區衛生服務基本用藥實行集中採購、統一配送的基礎上,通過合理補償和完善運行機制,取消社區衛生服務基本藥品的銷售加成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按照藥品集中採購的相同價格提供給患者使用,達到減輕患者費用負擔的目的。 2007年以來,塘沽區、河西區等以藥品“零差率”為重點,試行社區衛生服務綜合配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老百姓得到很大的實惠。不僅能夠直接以成本價買到藥,還避免了社區醫療機構為追求利潤造成的不合理用藥現象。據統計,塘沽區改革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平均每張處方費用從106.78元下降到57.3元,藥品價格比其他綜合醫院平均下降了27%以上。“以藥養醫”的體制被打破,公益性明顯體現,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信任度明顯增強。為全面推行社區基本藥品的零差率銷售,市衛生局制定了《天津市社區衛生基本用藥目錄(試行)》,《目錄》內的506種藥品涵蓋了社區群眾常見病、多發病以及診斷明確的慢性病的基本用藥需求。實行社區藥品零差率銷售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使用和銷售藥品,都要嚴格執行全市統一的集中採購方式購進,並將《目錄》內藥品按照採購價格向廣大社區群眾提供。原來由患者負擔的藥品加成部分的費用,將由醫保支付和政府補償的形式補助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現社區基本藥品平價銷售和同城同價,使社區基本用藥價格至少降低15%。

    社區基本藥品零差率銷售過程透明化、“陽光運行”,是使這項惠民措施落到實處的重要保證,現已建立績效考核和評估機制,對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藥品採購供應的品種價格、藥品質量、藥物合理使用情況、單次門診用藥費用、零差率銷售品種金額比例等進行全面的考核評估。從2009年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基本藥品價格將實行社會公示,方便社區患者的查詢,群眾可以參與社會監督。

    建立由第三方介入調解醫患糾紛、通過保險理賠處置醫療糾紛的機制,使天津市醫療糾紛處置新增一條解決途徑,通過設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引導醫患雙方依據事實和法律公平解決糾紛。

    亮點一:患者索賠額超過1萬元的,醫療機構無權解決,避免醫療糾紛的暗箱操作。

    亮點二:調解委員會免費為雙方調解,費用由市財政支出。

    解讀:市衛生局副局長申長虹説,這條舉措的具體措施有兩項:一是由市司法局負責組建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要負責醫療糾紛調解和法律認定,向有關部門提出預防醫療糾紛的建議。二是建立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全市各級非贏利性醫療機構參加醫療責任保險,相關保險公司組建醫療糾紛理賠處理中心,負責患者索賠超過1萬元的醫療糾紛理賠。

    人民調解委員會負責醫療糾紛調解和法律認定,為醫患雙方提供了一個溝通、協調的新平臺,為解決醫療糾紛開闢了一個新途徑,這對保障天津市醫療機構的正常秩序,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依法、公正、高效地處理醫療糾紛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醫療責任保險採取兩家保險公司按比例共同承保方式運作,承擔醫療責任保險的兩家保險公司按一定程序聯合組建“天津市醫療責任保險共同體”,設立“天津市醫療糾紛理賠處理中心”。醫療機構繳納一定的保費之後,診療護理活動中因執業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依法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由保險公司負責,這是對處理醫療糾紛與賠償風險的一種社會分擔機制,也是確保患者及時拿到賠償金的有力保障。目前,市政府法制辦會同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保監局等部門,已制定《天津市醫療糾紛處置辦法》,將以市政府令的形式發佈。

    全市醫療機構實行藥品統一集中網上採購,減少藥品採購中間環節,保證藥品質量和用藥安全,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亮點一:全市非贏利性醫療機構統一實行規模採購降低虛高藥價。

    亮點二:除特殊藥品外所有西藥和中成藥實現“同城同價”。

    解讀:市衛生局副局長林立軍説,天津市從2000年開始,在市屬二級以上醫院開展了藥品集中採購工作,在解決藥價虛高,流通渠道混亂等問題方面收到良好效果。為深化我市藥品供應保障體制改革,切實減輕老百姓的醫藥費負擔,並讓老百姓用上放心藥,從2009年開始,在全市所有非贏利性醫療機構中實行藥品統一集中網上採購。具體措施有三項:一是實行“四個統一”,即統一制定藥品採購目標;統一確定藥品價格(即同城同價);統一配送;統一網上採購。二是逐步推行銷售“兩票制”模式,即廠家將藥品通過一級配送企業直接配送到醫院,減少了中間加價環節。三是逐步推行藥品“帶量採購”,通過集中採購的規模化,壓低藥價,讓患者受惠。

    集中採購實現了“兩個覆蓋”、“一個網絡”。“兩個覆蓋”是指全市各級非贏利醫療機構全部納入集中採購範圍,全市各級醫療機構臨床使用的除國家規定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生物製品中的疫苗和中藥飲片以外的其他所有藥品品種(所有西藥和中成藥),全部納入集中採購範圍。

    “一個網絡”是指建立起覆蓋全市各級醫療機構的藥品網上集中採購網絡,醫療機構所需藥品全部實現網上採購。全市各級醫療機構上至三級醫院,下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村衛生院全部實施網上採購交易。藥品在二級以上醫院實現同城同價,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於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價格更低。

    集中採購的全過程實現“全程監控”,並接受社會各界監督。這種全程監督不僅體現在採購的實施過程中,更體現在集中採購後的所有成交品種全部進行網上交易。市、區縣各設採購監管組織,其組織通過網絡平臺監控交易過程,從而使醫療機構藥品採購供應更加陽光透明,杜絕各種私下交易和暗箱操作,在節約採購成本的同時,有效防範藥物安全事件保障醫療安全,防止私進藥品向患者促銷現象的出現。

    政府加大對市屬公立醫院的補償力度,同時強化對公立醫院的監督管理和績效考核,使政府補償與降低群眾醫療負擔相結合,充分調動公立醫院的積極性,引導公立醫院更好履行社會責任。

    亮點:公立醫院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保證公益性才能得到政府補償。

    解讀:公立醫院是承擔群眾基本醫療的主體,對公立醫院補償不足和監督考核不到位,會導致公立醫院公益性弱化。三項具體措施解決這一問題:一是加大對市屬公立醫院的補償。按照衛生部醫院編制床位人員比例標準,將財政補助“四險”的比例由40%提高到100%。二是對承擔社會公益任務的精神、傳染、燒傷、職業病防治等醫院的編內在職人員的基本工資給予定額補助。三是完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市屬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完善考核評估辦法,加大監督考核力度,要求公立醫院必須履行公益責任,取得相應的社會效益。目前,市衛生局、財政局已制定了《關於完善市屬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經濟補助政策的實施意見》,市衛生局也正在研究制定對市屬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和監督考核辦法,督促公立醫院履行公益性社會責任。

    從2009年開始,天津市將著力加強區縣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能力建設,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從基礎設施、設備配置、人員配備三方面,對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達標建設,基本理順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基本建成能夠滿足天津市分級管理需求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進一步提升疾病預防控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亮點:各區縣備齊實驗室,細菌傳染源難逃“火眼金睛”。

    解讀:目前,天津市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各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薄弱,專業設備缺口較大,專業人員及服務能力與承擔的職責不相適應。

    天津市衛生局副局長張桂祥説,加強區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具體措施有四項:一是加強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根據轄區服務人口超過40萬的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建築面積要不低於4000平方米,轄區服務人口40萬以下的建築面積要不低於3000平方米的標準建設。按照“填平補齊”原則,由市區共同投資建設。二是提升裝備水平和檢測能力。參照國家有關標準,對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儀器設備、現場應急處置設備進行補充配置。三是規範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編制,進一步明確市區兩級機構的職責,合理確定區縣相關機構的人員編制。四是加強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隊伍建設。制定人員崗位標準,新進入人員經考核達標後上崗,三年內完成對現有人員學歷或崗位技能的培訓,經考核不達標者調離崗位。

    2011年底前,各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建立完善血清學實驗室、傳染病實驗室、食源性病原菌實驗室、結核菌實驗室、HIV初篩診斷實驗室、腸道菌實驗室、寄生蟲病實驗室、消毒實驗室、殺蟲實驗室、黴菌分離及鑒定實驗室、常見化學毒物檢測實驗室、理化和職業衛生實驗室,有條件的區縣可以建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同時,為滿足傳染病監測工作需要,在津南區建立流感病毒監測參比實驗室,在南開區和薊縣建立傳染病監測區域重點實驗室。

    為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作為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的雙重網底作用,2009年將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18項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水平,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亮點:市區兩級財政給予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經費,由每萬人口10萬元,提高到20萬元。

    解讀:天津市從2006年開始,在全國率先開展政府購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無償提供、居民免費享受社區衛生服務的機制,推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和管理、疫苗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等18項公益性社區公共衛生服務,2008年由城區擴展到農村,實現了公益性公共衛生服務城鄉一體化。為不斷提升服務質量,2009年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規範服務項目,完善社區公共衛生項目的考核評估機制,規範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服務水平,使天津市居民得到更多實惠。

    在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中,強化各層次醫生的培訓和實踐鍛鍊,提高天津市整體醫療衛生水平,為解決看病難提供人才保證。

    亮點:大學生大醫院培訓三年,到社區任全科醫生

    解讀:目前天津市衛生人才發展還不平衡,住院醫師、社區和鄉村醫生、新畢業的醫學專業人員缺乏規範化的培訓機制,使基層、適用人才短缺等問題比較突出。

    天津市衛生局副局長田惠光説,著力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立培訓體系,才能為完善天津市城鄉醫療服務體系,促進衛生事業健康發展,解決看病難問題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具體措施有三項:一是抓好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醫學院校畢業生經基層醫院錄用後,安排進入以市屬大醫院為主的培訓基地進行規範化培訓,使其達到全科醫生的技術水平後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2009年起,每年招收180人,每人培訓三年,全面提升天津市社區醫師的素質和水平。二是抓好鄉村醫生學歷培訓,鄉村醫生承擔著農村三級醫療網底功能的關鍵作用,但專業素質普遍較低,有的沒有醫學學歷。從2009年起,用三年時間,對45歲以下的鄉醫進行中等醫學學歷教育,培訓770人。三是抓好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從明年起,每年招收醫學院校畢業生550人,安排進入以市屬大醫院為主的培訓基地進行規範化培訓,每人培訓三年,使其儘快成為合格的臨床醫師,具備良好的臨床能力和職業素質。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