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3日專電(記者劉奕湛)《中國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質量指數》調研報告13日在京發佈,結果顯示,隨著相關知識的普及,中國社會公眾對乙肝患者歧視正在減少,已有49%的患者表示,知道我患乙肝,朋友、同事沒有因此疏遠我。
據介紹,慢性乙肝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目前我國有慢性乙肝患者2000萬人,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9300萬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龐大的慢性乙肝患者人群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莊輝介紹説,對慢性乙肝患者的關愛、理解和支持,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此次調查結果讓人看到保護乙肝患者群體權益取得了一定成效;歧視的減少,將有助於改善乙肝患者群體的就業環境,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由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主辦的該調查旨在建立追蹤評估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質量的科學平臺,為衡量其生活質量提供標準和依據。調查對中國8個城市的600名乙肝患者採用國際上廣泛應用的評估標準並結合中國特點,從健康狀況、軀體功能、肌體疼痛、社會功能、活力、心理衛生、治療效果、社會支持、治療依從性以及經濟狀況等10項內容進行生活質量評估。
結果顯示,中國慢性乙肝患者的生活質量為64.1分(滿分100分)。在社會支持部分,53%患者認為“保護乙肝患者的權益和法規得到了有效執行”,僅有15%持不同意見,其餘患者表示不能確定或沒有相關經歷。在治療觀念方面,所有正在或曾經採用核苷類藥物治療的患者中,99%的患者認為“初治藥物選擇一定要慎重”;94%的患者認為“初治時的藥物選擇也應考慮整體治療費用”。在心理因素方面,60%患者在過去4周,曾因壓抑或焦慮等情緒原因而減少了工作和其他活動時間;95%表示將在未來12個月,通過“積極樂觀的治療心態”來改善疾病狀況。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終身教授翁心華指出,慢性乙肝的治療是個長期過程,急於求成往往會增加心理壓力。事實上,樂觀的心態往往是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是通過自身努力可以把握的因素。良好的心態,有助於患者樹立理性的治療目標,從而科學選擇治療方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