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健康提示:秋季防治頭暈注意六方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13日   來源:解放日報

    俗話説:“一夏無病三分虛”。入秋後,隨著氣溫降低,早晚溫差加大,有些人容易出現頭暈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常常被人忽視的輕微頭暈,可能正是中風、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病的先兆。尤其在進入深秋後,寒冷會引起血管的痙攣,冠狀動脈痙攣會直接影響心臟血液的供應,誘發心絞痛或腦梗塞。雖然目前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角”還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但近年來中青年人的發病率正不斷提高。這些人在發病前大都對自己的健康不夠重視,自認為年輕就不會有什麼大礙。

    中醫認為,秋天屬金,其氣偏燥。人體在眼下最容易感受燥邪,導致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或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平時脾氣虛弱、氣血虧虛等,都會引起頭暈等症狀。

    秋季防治頭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未病防病。中醫觀點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也就是説平時要積極預防各種外邪,防勝於治。秋季氣溫變化大,別忘了隨時增減衣物。

    二,保證充足睡眠。初秋時節天氣燥熱,深秋又寒暖交替,睡眠質量容易下降,而休息不好是心腦血管疾病重要的誘因之一。所以,中午時最好適當休息,以補充體力。

    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注意勞逸結合,活動強度要適量,時間不宜太長,避免過量的鍛鍊活動,以減輕心臟負擔。

    四,調適情志,情緒不要過分激動。西醫認為,情緒激動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而導致心臟負擔增加。中醫觀點也認為“心主神明”,內傷七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

    五,飲食宜清補。中醫有“燥主秋令”的説法,進入秋季後,很多人容易出現“秋燥”症狀,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皮膚乾燥、咽幹唇燥、鼻子出血、幹咳少痰、心煩、便秘等。輕者吃點梨、蜂蜜、芝麻等潤肺生津、養陰潤燥的食物即可緩解,若症狀較重,則需中藥調理。

    六,心腦血管病患者在秋季要堅持服藥,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中醫療法,對症運用滋陰潛陽、疏肝健脾、化痰逐瘀、活血通絡等方法,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副院長、嚴世蕓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 唐靖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