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氣漸涼,早晚溫差加大,許多人一不小心就著涼、感冒、拉肚子、腰酸背痛,拔火罐這一傳統的中醫療法又開始受到人們青睞。對此,河北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袁軍提醒大眾,家庭拔罐要把好“火候”。否則,不僅影響療效,還可能造成意外損傷。
袁軍介紹,拔罐療法與針灸一樣,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物理療法。拔罐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常見疾病都可以用拔罐方法進行治療。如急慢性支氣管炎、頸椎關節痛、消化不良、神經性疼痛、高血壓、發燒感冒等。
袁軍提醒,拔罐雖然能治很多病,但最好先諮詢醫生,看自身狀況是否適合選擇在家拔罐。體質過於虛弱者不宜拔罐,會使虛者更虛。另外,有心臟病、血液病、患皮膚病以及孕婦、婦女經期、過飽、過饑、醉酒時都不適宜拔罐。
拔罐時間並非越長越好
不少人認為拔火罐的時間越長,效果會越好,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火罐拔得時間過長,就可能會出現水皰,這樣不但傷害到了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袁軍指出,正確的拔火罐時間應該是在10~15分鐘。如果是身體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時間要減半。並建議,秋季和冬季這兩個季節氣溫低、乾燥,拔罐要選擇溫暖的房間,注意保溫。對需要進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適當減少拔罐時間,不要讓身體暴露太久。拔完及時穿衣,可以適當喝點熱水,暖暖身體。另外,秋冬兩季皮膚乾燥,拔罐要潤滑罐口,保護皮膚不受傷。
拔罐後馬上洗澡易感冒
有些人喜歡拔火罐後洗個熱水澡,既舒服又保健。其實不然。可以洗完澡後拔火罐,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因為這時候的皮膚處於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這時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膚破裂、發炎。特別是洗冷水澡,由於此時皮膚的毛孔正處於張開狀態,所以很容易著涼。
正確的洗澡時間是在拔罐後兩三個小時之後。拔罐後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溫度要稍高一些。
不宜在同一位置反復拔
一次不成就拔兩次,同一個位置反復拔,認為這樣才能拔出效果。其實這樣做,會對皮膚造成損壞,比如紅腫、破損等。專家建議,拔火罐的時候,可以在多個位置拔,以增加治療效果。
另外,很多人認為,我哪不舒服就拔哪。肚子疼或者胸前不舒服,我就拔肚子、拔胸口。其實這樣也是錯誤的。一般拔火罐最好不要拔胸前和肚子,因為這樣拔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肩膀。
家庭選用真空罐較適合
袁軍介紹,常用的拔罐器中,玻璃罐最常見。其優點是,罐口較厚、大且光滑,這使得玻璃罐的吸附作用大,熱感強。而且玻璃透明,能觀察到在拔罐過程中出水泡的變化和是否造成患者不適等。但玻璃易碎,不易保存。醫院一般都用玻璃火罐。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拔罐器,用塑料製成,使用時不需要點火加熱,利用抽氣槍將罐內空氣抽走形成負壓,以達到治療目的。安全、方便、易操作,很適闔家庭使用。由於它只利用吸附力,沒有使用明火因而缺少熱感,對於一些寒症的療效不如用火的拔火罐。
最好由專業醫生拔罐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正因為拔罐療法適用度廣、需求大,因此市場上提供拔罐治療的地方越來越多。除了醫院,許多按摩館、美容院、足療店也都有拔罐服務。
袁軍指出,拔罐是一項專業的中醫理療方法,既要熟知穴位,又要掌握手法,最好由具備中醫行醫執照的醫生進行。如果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和訓練,隨意進行拔罐治療,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些傷害,如燙傷、損傷皮膚、引起疼痛甚至加重病情。據了解,很多醫院都曾接診過不少類似病例,輕者燙出水皰,嚴重的甚至造成大面積燒傷。
據悉,今年年底將推出中醫保健技術標準,對拔罐、刮痧等中醫保健服務進行規範,禁止沒有資質的人進行拔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