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1月20日專電(記者何豐倫)柳州市勝利小區一位年過半百的陳女士,近日因為喝了自己釀製的“滋陰補陽”藥酒發生胃痙攣,被家人送往醫院洗胃。醫藥學專家提醒人們注意:自釀藥酒的功效往往很難確定,暗藏的各類隱患更是不容忽視。
我國民間尤其是南方省區,在傳統上就有自己浸泡藥酒服用的習慣。記者在廣西中醫學院、柳州市中醫院等多個醫院的隨機採訪表明,超過20%的家庭習慣於浸泡藥酒,或者樂於服用“民間偏方”的藥酒。
記者通過互聯網搜索引擎檢索“藥酒”和“秘方”的關鍵詞時,發現不下數百個網頁推薦各類藥酒偏方,涉及的中草藥既有常見的丹參、枸杞、紅棗,也有名貴的鹿茸、冬蟲夏草、燕窩,甚至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穿山甲、白頭葉猴等。
記者通過MSN、QQ、聊天室等系統進行的訪談表明,相當一部分家庭、賓館酒樓的藥酒“配方”,都源自“民間”,都是通過“口耳相傳”製作的。
廣西名中醫、柳州市中醫院主任醫師賴躍進説:“實際上,由於藥酒使用的藥材不一樣,中醫診斷、用藥過程都講究‘君臣佐使’,而很多家庭自釀藥酒、酒店賓館的藥酒,都不太符合中醫的習慣,而只是採取將不同的藥材一塊浸泡的方式,産生的藥效很難評估。”
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檢處處長王湛軍告訴記者,一些用穿山甲、白頭葉猴等國家保護動物浸泡的藥酒,往往藥材本身就來路不明,很多號稱從東南亞國家進口的藥酒甚至沒有經過檢驗檢疫部門的檢測。
廣西壯醫醫院藥學碩士劉俊華告訴記者:“正規銷售的藥酒需要有一定的中醫理論作基礎,道聽途説的藥酒往往存在著不小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