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立夏:科學補水能預防多種疾病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11日   來源:河北日報

    你是否常感肌膚粗糙、臉色無光、口舌乾燥、體乏力弱?這些都是身體向你發出的缺水信號。尤其口渴更是人的身體水分失去平衡、細胞脫水到一定程度時,中樞神經器官發出的補水信號。立夏之後,隨著氣溫的不斷提高,人體大量出汗,人體中的水分流失很大,因此對水分的需求格外多。河北省中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武蕾提醒大家,立夏之後要注意補水,補水的方法同樣重要,只有合理、科學的補水才能讓我們的身體不受損害。

    多吃水果補充水分

    “多吃水果不僅可以補充水分,更是消暑和補充身體養分的首選。”武蕾説,按照中醫的説法,人的體質有寒、熱、虛、實的區分。事實上,水果也有性味寒涼的區別。腸胃不好的人,最好是選擇“溫和”一點的水果,不要太甜,也不要太酸。虛寒體質以及胃寒、胃潰瘍的患者,最好少吃西瓜、香瓜等寒涼食物,尤其不要吃剛剛從冰箱裏拿出來的東西。夏季暑濕之毒會影響人體健康,吃些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苦瓜、黃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蘆筍、豆瓣菜、涼薯等都屬於涼性蔬菜。另外,夏季是疾病尤其是腸道疾病多發季節,多吃些大蒜、洋蔥、韭菜、大蔥、香蔥等“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

    補水還要補鹽

    “夏季大量出汗可使身體的鹽分失去過多,因此在補水的同時還要注意補鹽。”武蕾説,我們的汗液中含1%多一點的鹽分。大量出汗可使身體的鹽分失去過多,導致體內滲透壓失去平衡,這時候喝下去的水無法在細胞內停留,又隨汗排出,排汗又帶出鹽分,如此惡性循環,可使體內鹽分嚴重缺失,易引起肌肉無力、疼痛甚至抽搐。所以夏天最好適當地飲用一些淡鹽水或姜鹽茶。大量出汗還會使體內缺鉀,所以多吃一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綠豆、馬鈴薯、芹菜、菠菜、海帶、紫菜以及含鉀高的水果,如草莓、橘子等。人體出汗時,排出最多的是賴氨酸,而賴氨酸恰恰存于動物性食品的蛋白質中,所以夏天適當多吃一些肉、蛋之類是很有必要的。倘若體內蛋白質喪失過多,則可導致人體易疲勞,體重減輕,皮膚乾燥,肌肉萎縮,水腫,抵抗力和免疫功能降低等。

    夏季要飲暖水

    “夏日炎炎,很多人都會選擇飲冰水,其實這樣並不健康。”武蕾説,冰水對腸胃功能不利,飲溫開水更為有益,因為這特別有助身體吸收使用,更有助腸胃消化。“人們判斷自己是否缺水往往以渴不渴為標準,實際上這很不合理。”武蕾説,口渴是人體水分失去平衡、細胞脫水已到一定程度時,中樞神經發出的要求補水信號。口渴才喝水,等於泥土龜裂才灌溉,不利身體健康。只有有計劃地補水,才能使肌體不缺水。夏天每日應飲水2000-2500毫升,體力勞動者與運動員則應飲更多的水,但飲水宜少量多次,每次飲水300毫升,最多不得超過500毫升。

    辦公族訂個喝水時間表

    “晨起補水益處多。”武蕾説,一夜過去身體內水分消耗較多,晨起喝水不僅可補充因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洗滌已排空的腸胃,還可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這對中老年人尤為重要。因為,晨起飲水,水會迅速被腸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可有效增加血溶量,稀釋血液,降低血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此外,長期保持這一良好習慣,還能起到刺激腸道、促進胃腸蠕動、軟化大便、防治便秘之功效。“餐前一小時喝水有增食欲、助消化、促吸收的作用。”武蕾説,早、中、晚三餐前約一小時,應喝一定量水。食物消化要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唾液、胃液、膽汁、胰腺液、腸液)來完成,這就需要足夠的水分。餐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內只停留2至3分鐘便進入小腸並被吸收進血液,約一小時便可補充到全身組織細胞。所以,餐前喝水有增食欲、助消化、促吸收的作用。

    對於上班族來説,工作時都很忙碌,經常忘了喝水,武蕾建議辦公族不妨訂個喝水時間表貼在辦公桌上,做到按時補水:

    6:30晨起先喝水250毫升,半個多小時後用早餐。

    8:30從起床到辦公室整個過程時間緊湊、情緒緊張,身體無形中會出現脫水,所以到辦公室後,要先喝水至少250毫升。

    11:00工作一段時間後一定要給自己一杯水,這有助於放鬆情緒。12:40午餐後約半小時可少喝些水。

    14:40喝上一大杯水,幫你清醒頭腦。

    17:00下班前再喝杯水。想喝水減體重的朋友可多喝幾杯,以增加飽足感,一會兒吃晚餐時,自然不會暴飲暴食。

    22:00睡前一至半小時再喝一杯水。

    這樣下來,就能達到人體每日至少應攝入2000毫升水的目標。

 
 
 相關鏈結
· 杭州“立夏狗”閃亮立夏日
· 2011年立夏時間為5月6日4時23分
· 健康提示:夏季養生應“對號入座”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