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療集團(以下簡稱醫療集團)理事長與單位代表簽訂《寧夏人民醫院醫療集團協議書》,標誌著自治區首個擁有19家醫院的醫療集團正式成立。這意味著自治區醫療機構走上了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道路,醫療模式向集團化辦醫轉變,從而實現醫療機構的優勢互補,更加方便群眾看病就醫。患者今後在任何一家醫療集團成員單位就診,都有機會享受等同於“三甲”醫療機構的優質服務。
19家成員單位覆蓋全區
協議書約定,寧夏人民醫院發揮區級醫院龍頭作用,對各成員單位提供技術支持和對口幫扶,定期指定科室及專家對成員單位進行一對一的幫扶,專家可在成員單位間多點執業,患者可根據病情雙向轉診;指導成員單位開展臨床科研工作;為成員單位提供檢查優惠、優先服務和檢查結果互認;對成員單位轉送至醫院急、危、重症患者實行“綠色通道”制度,對所轉送患者相關費用給予優惠;每年分期分批免費為成員單位業務骨幹提供技能、技術培訓;接收成員單位中層以上管理幹部來院挂職交流學習等等;而成員單位可共享寧夏人民醫院優質醫療資源,逐步建立臨床檢驗、功能檢查及特殊檢查項目申請和檢查報告通用制度,共同建立網絡數據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並以其為中心開展輻射各成員單位遠程醫療會診工作等。
寧夏人民醫院醫療集團共有19個成員單位,其中自治區級醫院有第三人民醫院、第四人民醫院、第五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寧安醫院;地市級醫院有石嘴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吳忠市人民醫院、中衛市第二人民醫院、內蒙古烏海市人民醫院;縣(市)級醫院有賀蘭縣人民醫院、青銅峽市第一人民醫院、同心縣人民醫院、海原縣人民醫院、彭陽縣人民醫院等14家醫院,以及寧夏人民醫院的五個院區(新區醫院、西夏醫院、寧夏人民醫院分院、眼科醫院、寧南醫院)。據悉,醫療集團的性質為自發非法人組織,各成員單位獨立法人地位不變,資産管理和財政補助渠道不變,行政隸屬關係不變。
當前,隨著醫改深入推進,自治區各級醫療機構發展如雨後春筍,突飛猛進,發展勢頭非常強勁,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滿足人民群眾醫療衛生需求,是醫改工作的重要內容。
自治區衛生廳副廳長、自治區人民醫院院長、寧夏人民醫院醫療集團理事會首屆理事長王煒表示,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理念,將病人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作為醫療集團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作為醫療集團努力的重要目標,實現醫療集團各成員單位間人才、技術、設備、信息互動共贏,努力達到人才立院、科技興院、管理強院、技術精湛、服務上乘、設施優良、環境優美、運行高效、患者滿意。
探索“病人不動、醫生移動”模式
2009年國家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自治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3年醫改五項重點任務紮實推進,取得初步階段改革成果。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提標擴面”,參保率和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基本藥物制度率先在全國實現基層衛生機構全覆蓋,基本藥物全部實現“零差率”銷售;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建設任務完成順利,辦醫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村衛生室建設項目已經全面啟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推進成效明顯,基層衛生機構防病能力顯著增強;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進入深水區。較好地完成國務院醫改辦、衛生部、自治區政府下達給衛生廳的各項醫改任務。
然而,隨著醫改進一步深入,公立醫院改革已成為一道必須要跨過去的坎。如何探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管辦分開、政事分開、醫藥分開、盈利與非盈利分開”?如何建立公立醫院現代法人治理結構?如何更進一步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參與醫改積極性和創造性?如何讓老百姓從醫改中得到真正實惠,成為下一個階段醫改不能回避的突出問題和現實問題。
自治區衛生廳黨組書記黃佔華表示,全區首家“醫療集團”廣聚區內外14家二、三級公立醫療機構,搭建各級醫療機構上下互動、情係百姓醫療服務平臺是紮實推進自治區公立醫院改革向縱深發展的重要舉措,對帶動全區公立醫院改革具有重大示範意義。
“自治區人民醫院作為牽頭單位要認真履行章程和協議書賦予的職責和義務,充分發揮三甲醫院人才優勢、技術優勢、設備優勢、信息優勢和管理優勢,把優質醫療服務資源沉下去,把人才培養帶上來,逐步探索建立‘病人不動、醫生移動’的醫療服務體制新模式。各成員單位也要抓住這次重大機遇,積極主動對接和相互聯動,借助區級三甲醫院資源優勢帶動各地市縣公立醫院改革向縱深推進,為全區公立醫院改革探索新路子、尋找新突破。”黃佔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