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將至,親朋好友相聚,觥籌交錯之間,好不熱鬧。然而南方醫院藥學部劉世霆教授提醒,正在或已經服用西藥的人切忌飲酒,因為西藥一遇到美酒就變成了“毒酒”。也許這樣説過於嚴重,但西藥與酒精混服,副作用是相當嚴重的。我們舉例了幾種西藥與酒精相遇時,可能對人體帶來的危害,借此提醒大家即便享受歡樂佳節,也應具備必要的健康知識。
感冒藥+酒
“絕大多數感冒藥中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劉世霆説,對乙酰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屬於解熱鎮痛抗炎藥,它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及緩解輕中度疼痛,如頭痛、肌肉痛、神經痛、痛經等。撲熱息痛對人體最大的傷害是對肝腎造成刺激。
對乙酰氨基酚在體內與酒精相遇,可以使對乙酰氨基酚有毒代謝物過量産生而無法完全被谷胱甘肽解毒,進而導致該代謝物直接損傷肝組織,嚴重時可導致肝壞死。
我國OTC藥品中,凡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藥品説明書上都註明了“服用本品期間禁止飲酒”或“本品不能與酒及含有酒精的飲料同服”的警示語。但由於不少人對OTC非處方藥存在誤解,認為藥店隨便可以買到的藥應該是安全保險的。含對乙酰氨基酚的常用感冒藥有:白加黑、日夜百服寧、泰諾、速效傷風膠囊、海王銀得菲、泰諾林、感康、康必得、快克,999感冒靈、維c銀翹片、感冒清膠囊、散利痛等。
抗生素+酒
劉世霆介紹,正常情況下,酒精在體內代謝過程是:在化學作用下變成乙醛,繼而再變成乙酸,最後成為二氧化碳和水,通過呼吸、汗、尿液等排出體外。“如果乙醛代謝乙酸的過程受到抑制,容易形成中毒反應,通常表現為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心慌、胸悶、氣喘、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等。”
“人在服用頭孢之類的抗生素後飲酒,抑制乙醛代謝為乙酸的進程,致使乙醛在體內積蓄,會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嚴重時還會損壞身體,可造成心肌梗塞、休克,甚至死亡。”劉世霆如是説。有一種叫雙硫侖的解酒藥就有類似的作用,造成人即使只喝少量酒,身體也會産生嚴重不適,從而達到戒酒的目的。
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主要是頭孢類藥物,如頭孢拉定、頭孢咪唑、頭孢哌酮等。另外,硝咪唑類藥物如甲硝唑(滅滴靈)、替硝唑、奧硝唑也會造成此類不良反應。
糖尿病用藥+酒
服用降糖藥的人也需要注意忌酒,酒精還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但是這種胰島素的分泌與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升高並不合拍,通常大量飲酒後30~60分鐘血糖會達到高峰,而人體的胰島素常常在飲酒後2~3小時才達到高峰。如果酒後立即服用降糖藥,藥效也會在2~3小時後達到高峰,這兩個高峰疊加,就會導致低血糖。
低血糖的表現有心慌、出汗、乏力、煩躁、意識混亂等,有些表現會被誤認為醉酒反應,若不及時處理,會發展成更嚴重的低血糖,甚至是昏迷和休克,危及生命。
降壓藥+酒
患有高血壓的患者,在每次喝酒後吃上幾片降壓片之後量血壓會覺得效果比平時要好。但是往往酒後睡醒的第二天,血壓又會突然升高,甚至會直接送去醫院進行降血壓的治療。酒精是可以擴張血管的,所以在酒後服用降壓藥,血壓會降低很多,甚至低於成正常人,導致低血壓。酒精在一夜的代謝之後,血管擴張恢復正常,會誘發高血壓患者發病,嚴重的會導致猝死。血壓的不穩定不利於身體健康。建議患有高血壓的患者少喝酒,且不要將降壓藥與酒精同時服用。
中藥酒劑治病有講究
一般而言,服用中藥期間不宜飲酒,因為酒助濕生熱,化火動血。不過,除了酒劑治病。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彭康教授介紹,用酒劑治病,應當根據病人的年齡、體質及平時的酒量來決定適當的用量,老年人與婦女兒童當少量為宜,且酒劑用酒以低度為宜。
活血酒能做藥
“醫”的繁體字“醫”包含有“酒”,可以看出,醫藥與酒有密切的關係。彭康説,酒作為一種溶媒在中藥炮製製劑中常用。在中藥炮製中常用酒作為輔料,中藥的提取也常用酒為溶媒,醇提,中藥劑型中有酒劑、酊劑,方劑中也有一些包含酒的。漢代張仲景,用瓜蔞、薤白合白酒,名“瓜蔞薤白白酒湯”治療胸部滿痛,甚至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之胸痹證。相當於現代的冠心病心絞痛,而所用的白酒則是現在的米酒。
在“復脈湯”中,張仲景也用了大量的米酒。方子中的米酒都是取其辛溫之性,通陽復脈,從而使氣血流通,血脈通利。後來的酒劑(以酒為溶媒浸泡藥材,或加溫同煮供內服或外用)多用於體虛補養、風濕痹痛或跌打損傷等,如十全大補酒、風濕藥酒等,用酒的目的也是為了促進氣血的運行,活血通脈。現代人們保健中也經常用酒浸泡不同配方的中藥材飲用。
酒不宜與中藥同服
彭康提醒説,對於那些素有出血病史或內有濕熱或陰虛火旺者,不宜用酒劑治療,也不宜在服用中藥的同時飲酒,因為酒助濕生熱,化火動血。而對於治療用酒,或用酒服丸散藥,彭康建議一般用米酒為宜,且從少量開始,以防醉酒。部分中藥經酒浸泡後藥效增加,在用量方面也要注意適當減量服用。彭康還表示,適量飲酒能舒經活絡、增進飲食、幫助消化,從而有益健康,但長期過量飲酒,則對腦神經、心血管、消化系統及生殖系統均有不良影響。
服藥後3-7天忌飲酒
服藥期間喝酒有兩種對人體不利的可能:酒精影響藥物的代謝;或者藥物影響酒精的代謝。劉世霆解釋道,前者表現為服藥期間天天喝酒者,能促使藥酶産生,使藥酶的活性增強,可導致某些藥物的代謝加快,使藥效降低,如果其代謝物有毒性,則易致毒性反應出現;服藥期間喝酒會抑制藥酶的分泌使某些藥物代謝減慢,致使藥物蓄積,藥效增加或毒性出現。後者表現為藥物抑制酒精的體內轉化,造成體內乙醛濃度升高而表現出毒性。這些情況都可使人體病情複雜化,可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建議患者服藥期間,以及服藥之後7天內都切記不能喝酒。不少人很容易在服藥後飲酒,因為會忘記自己曾服過藥,所以要特別小心。(記者 李劼 通訊員 吳劍鵬 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