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親友、子女像燕子歸巢一樣從四面八方聚到老人身邊。春節過後,又紛紛從老人身邊飛走。一些老年人在情緒和心理上一時難以適應這種反差,於是便出現了心情低落、情緒抑鬱、疲憊無力、食欲不振、失眠、煩躁等症狀,專家謂之“老年節後空巢症”。那麼該如何使老年人儘快擺脫“老年節後空巢症”呢?
端正心態
春節是中國人的“團圓會”,親友和子女從各地趕到老人身邊團聚,是節日應有的傳統,但這種團聚本身就是“短期行為”。家中的老年人事先就該有節後人散的心理準備。認識到生活正是在這種聚散離合中跌宕起伏,體現出親情的可貴和團聚的美好,也折射出春節這個傳統節日的無限魅力。
狀態回歸
春節期間熱鬧、和諧、愉快的場面和氣氛淡去後,老年人要儘快回歸到節日前的“二人世界”或“一人世界”的生活狀態,像平時那樣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打理自己的晚年生活。或是一日三餐;或是“你挑水來我澆園”;或是“飯後挎籃逛超市”。回歸到平時的那種生活狀態,心情就會逐漸平穩下來,“空巢”陰影也就慢慢消失了。
重拾愛好
面對空蕩蕩的家和形影相吊的“二人世界”或“一人世界”,老年人切莫感慨悲傷,應儘快地拾起平時生活中的各種愛好和興趣,諸如釣魚、散步、畫畫、扭秧歌、書法、棋牌、唱歌、剪紙、養花、養魚、打太極拳等,用愛好和興趣來驅散心頭淤積的節後寂寞,進而豐富晚年的生活內容,以期延年益壽。
關心老伴
少是夫妻老來伴。節後,家裏只剩下“老兩口”,此時,老人更應關心自己的老伴,兩人不僅要常溝通、常交流,做到“心裏話”嘮一嘮,“體己嗑”聊一聊,“樂子事”擺一擺,通過“話聊”進一步密切夫妻間的感情;而且還要更加關注配偶的生活細節,相互照顧好彼此的飲食起居。避免産生“孤雁難支”的感覺。
參與社交
節後,老年人要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在交往中沖淡節後的孤獨。可外出探望老友,參加老幹部大學、社區聯誼會、鄉村秧歌隊等,用熱情洋溢、充實飽滿的生活內容來填充節後的寂寞和孤獨。(錢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