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8月15日專電(記者 高皓亮)進入秋季,氣溫多變,又到小兒“秋季腹瀉”病高發季節。兒科專家提醒家長,“秋季腹瀉”是傳染病,每年的秋、冬季節高發,且多見於6個月以上、3歲以下的嬰幼兒,注意衛生,有效預防是關鍵。
據介紹,“秋季腹瀉”和一般腹瀉不同,大多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由於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還不成熟,特別是腸壁及腸道缺乏脂肪“保暖層”,病毒容易乘虛而入,病毒、病菌及其産生的毒素對消化道産生刺激作用引發腹瀉。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生佔詩貴告訴記者,根據臨床觀察,“秋季腹瀉”病患者初期多表現為發燒、咳嗽、流鼻涕等類似感冒症狀,一兩天后轉為腹瀉,且大便次數較多,有時一天高達10余次。
專家指出,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引發的“秋季腹瀉”不可忽視,長期的腹瀉會直接影響健康,腹瀉次數太多,患兒還可能出現脫水。極少數患兒還會因病毒侵入其他臟器,引發腦炎、心肌炎等各種並發癥。
佔詩貴建議,因為“秋季腹瀉”與一般細菌或病毒引起的腹瀉不同,不可隨便給孩子喂食抗生素或止瀉藥,孩子發病後要及時就診,並在醫師指導下用藥。同時,由於輪狀病毒主要通過糞便、口傳播,所以家長一定要把好“病從口入”關,注意孩子的日常衛生,飯前、便後洗手,不要吃生冷食物,並定期給小孩的食具、玩具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