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雨水利用技術較為簡單,完全依賴於天然徑流集水,利用傳統的紅黏土防滲水窖貯水,其建設目的主要是解決乾旱山區農村生活用水問題。現如今,雨水利用的目的不再局限于農民的生活用水,進而被推廣應用到農業生産中去。使得有限的降水資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收集、貯存和高效利用。
雨水就地疊加利用技術
雨水就地疊加利用技術是近幾年開展雨水利用以來新興的一種田間直接利用雨水的技術,就是在修建集流面、蓄水窖都比較困難的乾旱、半乾旱山區的坡耕地和梯田上,利用覆膜技術和膜側種植技術,就地集雨,就地利用,達到集水、保墑、抗旱的目的。
這種疊加利用技術的主要特點在於,非種植區的天然降雨供給種植區作物生長利用,具體運用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天然降雨量、氣候、作物種類,在不同類型地區對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利用模式。在進行雨水就地疊加利用種植模式時,主要是根據當地氣候、降雨量年內分配、地膜集流效率及作物生育期需水情況來確定。常規的做法是在天然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區的田地中,間隔30厘米左右,覆膜40厘米左右,在膜壟的兩側種植作物。這種種植方法比常規種植方法空地面積大,採光、通風條件優越,水分比無覆蓋的田間多出近一倍,作物生長良好,單産高出普通大田。
秋季塑膜覆蓋土壤保墑技術
在通過雨水就地疊加利用技術實現了雨水在空間上的疊加之後,如何在田間實現對雨水在時間上的重新分配和再利用(不借助工程條件),成了重點研究的另一個問題,通過對實踐經驗的總結,秋季塑膜覆蓋土壤保墑技術(簡稱秋覆膜保墑技術)在生産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該技術是結合秋耕而採用的一種土壤覆膜保墑技術,是將蓄存在土壤水庫中的秋季降水,通過塑膜覆膜,最大限度地加以保護,以減少秋冬初春土壤水分蒸發損失的一種措施。採用秋覆膜技術的前提是土壤中必須具有足夠的水分含量。根據生産實踐,土壤中的下限含水量不應小于10%,太小失去保墑意義。
塑料大棚雨水高效利用技術
近年來,塑料大棚種植在山區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採用了以塑料大棚棚面集雨、棚外水窖蓄水、棚內高效灌溉用水的自給灌溉新技術,從而解決了大棚內作物的灌溉用水問題,使得這一技術在山區應用推廣中收到了顯著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