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月19日或20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30度時為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全國大部分地區嚴寒多雪之時已過,下雨開始,雨量漸漸增多,有利於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長,抓緊越冬作物田間管理,做好選種、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準備工作。
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説比較寒冷。雨水後,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平均氣溫則在10℃以上。不過,華北地區的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
但是,雨水季節,北方冷空氣活動仍很頻繁,天氣變化多端。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為了消除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應當繼續進行春捂外,應採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鍊法。保持情緒穩定對身心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少有經》上説:“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養生之都契也。”因為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笑則傷贓。春天保持樂觀的精神是對的,但卻不能過於喜樂。
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在此季節,要特別注意預防“非典肺炎”的發生和傳播。某些中老年人應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病,預防潰瘍病、腰腿痛等因氣候變化而使病症加重。雨水時節天氣多變,關節組織往往隨天氣變化而收縮或鬆弛,關節炎患者容易發病,造成關節酸痛,患者要注意保暖,適當按摩患部,加強局部血流通。
俗話説:“春困秋乏。”特別是春日工作時間長了,感到很疲倦,這時伸伸懶腰頓感全身舒展,精神爽快。伸懶腰可使人體胸腔器官擠壓心、肺,利於心臟的充分運動,使更多的氧氣供給身體各個組織器官。同時,由於上肢、上體的運動,更多的血液供給大腦,使人感到頭腦清醒、舒適。因此,伸懶腰是最簡便的養生鍛鍊法。
雨水節氣中,地濕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又由於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黃朝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