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我國農業節水技術取得顯著進展。
在生物節水技術方面,確定了抗旱節水型農作物鑒定評價方法與技術。篩選作物、林草抗旱節水新品種13個,其中6個品種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進行抗旱節水作物及林草新品種示範面積達1200萬畝,部分作物抗旱節水品種的水分利用效率比對照品種提高16%-26%,最高的可提高54.8%;抗旱節水品種的産量比對照品種提高20%以上。
在非充分灌溉技術與精細地面灌水技術方面,提出一種基於作物生命需水信號的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術,可以達到不犧牲作物産量的前提下,提高灌溉水利用率20%~30%。有關成果在示範區應用結果表明,在作物産量基本不變條件下,非充分灌溉技術可使小麥節水14.3%,玉米節水14.9%,棉花節水15.0%。建立了基於三維GPS信息採集系統的激光控制平地自動化作業應用技術體系,使土地平整精度達到2~3cm,田間灌溉水利用率提高30%~40%。
在新型集雨材料技術方面,篩選出土壤固化劑、有機硅和地衣生物技術三種集雨效率高、施工簡單、工程造價低的集雨面新材料。其中新型HEC土壤固化劑集雨新材料比水泥土強度高68%,集流效率70%~80%,每平方米節省投資3元。選育出適宜乾旱山地生長的苔蘚1種,地衣1種,生物集雨材料使生物集雨面建造時間由3年縮短為30天,每年可繁殖5~6代,建造時間延長5個月。地衣固化表面可使0.5cm的水層在其上面停留6個小時不滲漏,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生物集雨材料。生物集雨材料的應用,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生物集雨理念。
在微灌設備快速開發平臺技術方面,傳統開發平臺每開發一件微灌産品單循環時間90~150天,成本3~5萬元,新開發出的激光快速平臺每開發一件微灌産品單循環時間3~5天,成本低於0.2萬元。採用多點定量補充方法使快速成型精度由原來的0.1mm提高到0.02mm,從而使我國高精度微灌設備快速開發平臺技術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