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廣東省氣象臺首次發佈“黃色”灰霾預警信號,這是自廣東在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廣東省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佈規定》,添加了灰霾天氣預警信號以來,廣東省氣象臺首次發佈的“黃色”灰霾預警信號。記者就首次灰霾預警的發佈過程、灰霾的成因、持續時間、危害程度和當前我省灰霾治理情況等熱點問題,走訪了廣東省氣象局首席專家吳兌研究員和廣東省氣象臺領班預報員盧山。
據氣象觀測資料反映,廣州20日測得最低氣溫東部20℃左右,西部22℃左右,相對濕度57%,能見度﹤5公里,廣州大部和珠三角地區出現了灰霾,空氣質量下降。盧山領班告訴記者,廣東近日受東北季候風和高空槽共同影響,低雲增多,雲層加厚,天空灰濛濛的,20日更是達到“霾”的預警指標。因此,氣象臺首發灰霾黃色預警信號。
吳兌研究員指出,“霾”主要由平均直徑只有0.31微米的細粒子大氣氣溶膠組成。自然界一直存在礦物、海鹽、硫酸鹽、硝酸鹽氣溶膠等物質。但近些年來,由於人類活動的加劇,大量機動車尾氣的排放,大量煤和石油等化學物質的燃燒,加上商住混合源、加工業等的排放,形成大量含有很多有毒和有害水溶性粒子的氣溶膠。這些有害氣溶膠顆粒不但影響視程、影響交通,更為甚者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再進入靜脈,流遍全身,危害人的身體健康。
吳兌研究員解釋説,其實霾的天氣每年都會發生,尤其是在廣州這麼一個發達的發展中城市,出現灰霾天氣一點也不奇怪。吳兌研究員向記者出示了近年的統計數據:2001年,廣州灰霾56天;2002年,65天;2003年,87天;2004年,142天;2005年,132天。隨著城市建設的一再發展、擴大,灰霾天氣逐年增多,2004年的增長尤為明顯,比2003年出現次數多了近50%。值得慶倖的是,2005年起,省市兩級政府部門和環保部門狠抓了環境整治工作,嚴格機動車排放標準和加工業排放,限産減排,並加強燃煤電廠煙氣脫硝工作,採用生物質轉化製備的二甲醚、合成油以及生物柴油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減輕了城市污染源,使灰霾天氣得以緩解。
吳兌研究員説,由於霾是細小粉粒狀的飄浮物,大部分可以被人體呼吸道吸入體內,引發鼻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還能誘發肺癌。更為嚴重的是,它不僅通過呼吸道擴散,還可以吸附在飲用水、食物上,間接進入體內。因此,他呼籲市民這兩天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尤其是年老體弱者更要禁止外出活動。市民在家也要少開窗,儘量保持屋裏有一定的濕度。他建議可以地面灑少量的水,或把一些綠色植物搬進室內,並澆上水,有條件的居民甚至可以在窗簾上澆澆水,這樣可以有效隔離室外的霾的進入,不過窗簾也不必澆得過濕,半濕即可。 (楊綺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