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川渝大旱後為何未出現大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10月24日電(記者 楊三軍)今年川渝兩地遭受歷史罕見的嚴重旱災之時,“大旱之後必有大澇”之説曾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然而,事實上“大澇”並未出現。24日,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在成都接受記者採訪時,詳細分析了其中的原委。

    “大旱之後必有大澇”,這是民間經驗性的總結,但並不一定完全靈驗。秦大河説,旱澇災害是有其科學規律的,今年川渝兩地秋季未發生“大澇”的原因,可以從今年的氣候演變特點和今年所處的年代際氣候變化背景兩個角度分析。

    首先,從年代際氣候變化角度,自1951年以來,川渝地區夏季和秋季的降水關係存在明顯的階段性特徵。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初,兩個季節的降水總體上呈負相關關係,尤其是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一般在夏季明顯偏少、出現乾旱後,秋季降水偏多,給大家留下“大旱之後必有大澇”的深刻印象。

    但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川渝地區秋季降水進入一個偏少的年代際週期,夏季和秋季降水呈正相關關係,季節變化出現新的特徵。今年夏秋季降水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因此,在目前的氣候變化背景下,“大旱”之後未必有“大澇”。

    其次,從今年的氣候演變特點來看,川渝地區秋季未發生“大澇”,這是秋季的大氣環流特徵以及造成大氣環流異常的外強迫條件,與夏季相比未發生本質變化造成的,即秋季的部分氣候特點延續了夏季的特徵。今年9月至10月上旬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面積明顯偏大,強度偏強,西伸脊點偏西,這些特徵大部分延續了夏季的異常特點;同時,西風帶環流以緯向佔優勢,冷空氣勢力弱;低緯度地區印緬槽偏弱,水汽條件差,這些特徵都不利於大部分地區(包括川渝地區)出現降水偏多。

    秦大河説,最新的氣候系統監測結果表明,目前海洋大氣正處於厄爾尼諾狀態,並且最新的預測結果表明這一狀態仍將維持。統計結果表明,長江中上遊地區降水接近常年,不會明顯增多。這表明川渝地區降水偏少的特徵在近期內還會維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