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我國專家提出新的綠色GDP統計指標體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06日   來源:光明日報

    當綠色GDP成為社會熱點時,我國著名循環經濟學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吳季松教授日前提出建議,應該按照新循環經濟學的理論,設立綠色GDP的統計指標體系。

    綠色國內生産總值(簡稱綠色GDP)指標體系的建立,是國內外公認的世界性難題。吳季松説,按照新循環經濟學原理,生産創造了社會財富,而對環境的保護治理和生態的維繫修復則創造自然財富。“綠色GDP就是既考慮社會財富的創造,又考慮自然財富的創造,綠色GDP等於兩者之和。”

    以此創新思路,吳季松提出,綠色GDP要考慮創造自然財富的三個新生産成本,一是資源節約的成本,二是污染治理的成本,三是生態修復的成本。以水污染治理為例,如果城市排放的劣Ⅴ類廢污水處理達標到Ⅳ類水,就可以提高水的質量作為城市景觀用水,改善城市水環境,增加城市的自然財富。“北京將把中水用作城市景觀用水,增加了城市人工生態系統的自然財富。這一財富的增量可以由中水的價值來度量,如北京有4億立方米經處理的中水進行回用,中水價格每立方米2元,就相當於創造了8億元的自然財富。”

    吳季松提出,用綠色GDP的概念統計綠色産出部分時的指標體系,應該分為三個部分:人居環境改善産出的度量、維繫生態系統産出的度量和修復生態系統産出的度量。人居環境改善的産出原則上等於污染治理投入的有效部分,即通過治理使大氣、水體和固體廢物處理等相應指標有提高的投入部分,應根據環境標準建立子指標體系,予以定量衡量;維繫生態系統的産出原則上等於有效地實現能源、水、原材料等資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投入,應建立子指標體系,根據以後每個五年規劃的預期性指標建立子指標體系定量衡量;修復生態系統産出的度量,原則上等於進行生態系統恢復的生態建設有效投入,主要依據地下水位的恢復、森林覆蓋率的提高、草原牲畜承載力的恢復和礦山復墾等建立子指標體系定量衡量。(記者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