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農業科學家在長江流域雜交粳稻育種上取得突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4月18日電(記者 李榮)記者18日從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獲悉,上海農業科學家在長江流域雜交粳稻育種上取得突破。繼取得長江流域首個獲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權的雜交晚粳稻恢復係之後,又育成首個通過國家品種審定的南方雜交晚粳稻組合。目前一系列的強優勢組合已成長江流域雜交粳稻“種源”的重要支撐。

    上海市農科院作物育種所研究人員利用秈粳亞種中間材料為“橋梁親本”,在晚粳稻品種中導入秈稻恢復基因,成功育成可在長江流域大面積應用的強優勢、高結實率、花粉量大的雜交晚粳恢復係。其中“申恢254”是長江流域第一個獲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權的雜交晚粳恢復係;“申恢1號”的恢復力達到95%以上,是目前恢復力最強的晚粳恢復係之一。

    以強勢恢復係為親本廣泛配組,上海市農科院的科研人員已選育出8個雜交粳稻組合,其中有4個組合已通過省、市級以上的品種審定。“常優1號”是國內首個通過國家品種審定的南方雜交晚粳稻組合。目前這些優勢組合已累計推廣135萬畝以上,累計增産優質稻穀5600多萬公斤。以“申恢1號”配組的雜交組合結實率穩定在90%以上,一般畝産在650公斤左右,省工,省成本;對病蟲害的抗耐等特性明顯;米質較好,達到國家3級米標準以上。

    據上海市農科院人士説,以此次育成的強優勢恢復係為親本培育的雜交組合今後將成為長江流域雜交晚粳稻的“主推品種”,樂觀估計可佔到長江流域雜交晚粳稻推廣面積的六成以上,可促進區域內水稻産量的大幅度提高和品質的改善,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發揮作用。

 
 
 相關鏈結
· 湖北省棉花專家提醒:慎待“兩無兩化”栽培技術
· 我國水稻産量相關功能基因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 揚州大學對付水稻條紋病毒的“生物導彈”
· 吉林省玉米豐産高效技術研究取得突破
· 農業專家:用好小麥化控技術確保夏糧防災豐産
· 2007年全國水稻生産將著力推廣應用八項實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