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形象的道出了種子的重要性。在今年科博會上,中科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展示了光能種子生産技術,為廣大農民乃至整個國家、社會再添一福音。
從全球範圍看,目前國內外多采用生物技術和多種物理方法以提高作物産量。光能種子生産技術就屬於生物物理學中的光生物學範疇。中科院老專家技術中心研究認為,種子內含有生長素、赤黴素等激素,這些激素在濃度低但有效的光譜照射下,可激活種子的某些潛在基因,主要是種子內光敏素(光受體)吸收光能後産生生化瀑布反應,對一些種子在萌芽之前變化過程産生影響,通過核酸指導下蛋白質合成的改變、裝配霉的調節作用,産生放大效應,使農作物發芽提前,葉片增大增厚,葉綠體大幅增加,光合作用增強,儲存能量增加,達到農作物增産的效果。
目前,中心已設計出日産量10000公斤的光能種子生産流水線,選擇不同的人工光源可以變換處理不同類型的種子,已經具備實地推廣的條件。在農業生産中,只要選取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良雜交種子,經篩選、清洗、乾燥,進入光照流水線,將種子包衣、出售,農戶在18—28天內種植,之後按照常規方式進行耕作即可。除增産外,光子輻射對種子內可能存在的蟲卵有殺傷作用,還可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相比于一般種子,作物成熟期提前10天左右,避免了部分地區霜期提前來臨造成的損失。由於只需對培育成熟的種子進行照射,不改變作物的DNA,人們不必擔心遺傳變異可能帶來的危害。(實習生 齊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