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4月11日專電(記者訾紅旗)眼下正是春播旺季。不少農民反映近年來農作物病蟲害呈高發趨勢,而且越來越嚴重。為此,記者採訪了河南省植保站站長王承啟。
王承啟告訴記者,據調查,有不少農作物病害都是因種子帶菌在幼苗期進行傳染的,若在播種期間採取相應措施進行防治,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防治玉米、高粱黑穗病,可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量的0.2%-0.3%;防治穀子白髮病,可用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或35%瑞毒霉拌種劑,按種子量的0.3%-0.5%拌種。
預防棉花種子帶菌,可用40%多菌靈膠懸劑兌水,配成有效濃度為0.3%的藥液,在常溫下浸種14個小時。防治棉花苗期病害,可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
對發生過線蟲病的花生地塊,可在播種時,用10%克線磷顆粒劑按每畝2公斤-4公斤進行溝施;防治花生莖腐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
另外,播前曬種也是防病增産的重要措施。
防治小麥吸漿蟲害春季最關鍵
新華社鄭州4月11日專電(記者訾紅旗)小麥吸漿蟲是一種毀滅性害蟲,其幼蟲常潛伏在穎殼內,吸食正在灌漿的麥粒漿液,造成秕粒、空殼,輕則減産,重則顆粒無收。河南省農科院土肥所研究員胡傳璽提醒廣大農民朋友,要密切關注植保部門發佈的小麥吸漿蟲害預測預報,抓住關鍵時機進行科學防治。
黃淮大部分地區的小麥吸漿蟲為麥紅吸漿蟲,一年發生1代,老熟幼蟲在土中結繭越夏、越冬,來年春天由土壤深層向地面移動,當小麥露臉抽穗時羽化為成蟲,在麥穗上産卵,孵化出的幼蟲鑽進麥穗穎殼內,咬破麥粒表皮,吸食流出的漿液,形成秕粒,導致減産。幼蟲經過15天-20天便離開麥穗,掉落地面,鑽入土中越夏、越冬。
蛹期是小麥吸漿蟲害防治的最關鍵時期,一般在4月20日前。具體防治方法為:每畝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250毫升-350毫升或漿蟲一灌靈乳油500毫升加水5公斤,同時噴拌細沙土25公斤均勻施用,並及時澆水。
成蟲補治是控制小麥吸漿蟲為害的最後一道防線,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具體防治方法為:當兩手扒開麥壟一眼即可看到2頭-3頭成蟲時開始施藥,用50%辛硫磷乳油每畝50毫升或菊酯類藥劑每畝25毫升,兌水常量噴霧,間隔2天-3天,連噴3次-5次,下午5時以後噴灑防治效果最好。
小麥要增産巧施葉面肥
新華社鄭州4月11日專電(記者訾紅旗)眼下,我國黃淮地區的冬小麥相繼進入拔節期。河南省植保站站長王承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小麥生長中、後期需肥量大,土壤施肥往往難以滿足,特別是在小麥生長後期,其根係衰老,吸收功能減弱,若不及時進行葉面施肥,勢必引起早衰,影響産量。
王承啟説,小麥中、後期葉面施肥應選在無風的陰天或晴天上午10時以前、下午4時以後進行。噴肥時一般要錯開揚花期,以免影響小麥的正常授粉。肥液濃度可根據小麥生長狀況選擇,適宜濃度為尿素1%、硫酸銨2%、磷酸二氫鉀0.2%-0.3%、草木灰10%(浸出液)、稀土微肥0.03%、亞硝酸鈉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