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四川省農業廳印發災後恢復農業生産技術方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20日   來源:四川農業信息網

    附件一

    地震災後糧油作物恢復生産技術方案

    一、水稻

    “5.12”特大地震災害對水稻生産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小春作物不能及時收穫,影響水稻適期栽插,致使水稻遲栽比重大。二是部分水稻苗床損毀,區域性秧苗供應矛盾突出。三是田塊損毀,部分稻田無法正常灌水整田栽秧。四是水利設施損毀嚴重,灌溉無法保證,水稻移栽水源矛盾突出。確保水稻栽插,奪取水稻穩産高産措施如下:

    (一)季節較早、水稻移栽已結束的冬水田區,應切實加強田間管理,努力奪取水稻高産。

    (二)輕災區和無災區,要抓住當前降雨充沛、水源充足的有利時機,盡力多栽水稻。

    (三)加強秧苗苗床管理。對無法適期移栽的秧苗,要儘快噴施一次多效唑控苗,延長秧齡彈性。一般畝用15%的多效唑粉劑100-150克兌水150-200公斤均勻噴霧。結合控苗,及時追施一次速效肥料,加強病蟲防治,防止秧苗脫肥和病蟲危害,促進健壯生長,保證秧苗供應。

    (四)成都、德陽、綿陽、廣元等重災區,要儘快聯絡和組織收割機、動員農戶及時搶收小春作物。對未受災田塊,要及時灌水泡田整田,搞好秧苗調劑,加快水稻移栽進度,最大限度保證水稻適期移栽。對能栽上水稻的受災田塊,要儘快整治和修復田埂,搶栽水稻。對已移栽、能保住水稻的受災田塊,要及時修復田埂和扶苗,促進秧苗儘快恢復生長。

    (五)對移栽秧齡達70天以上的田塊,採取底追一道清的施肥辦法施足底肥;栽插時要多栽栽足基本苗,一般畝栽基本苗14-16萬。

    (六)對常年靠工程灌溉、震災中水利設施損毀嚴重的地區,要加快修復水利設施,充分利用降雨搶時栽秧或等雨栽秧,移栽時大力推行麥殼、菜籽殼、秸稈覆蓋栽培,減少水分蒸發,防止乾旱危害。同時,要加快修復水利灌溉設施,儘快恢復農田正常灌溉,保證水稻生長需水。

    (七)對無法栽上水稻、適宜改種旱地作物的稻田,要抓住時機,及時改種。

    二、旱糧作物

    地震對玉米、馬鈴薯等旱糧作物生産造成的災害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山體滑坡掩埋;二是避難群眾和救災人員踩踏;三是部分馬鈴薯良種繁育網室跨塌損毀;四是因災民轉移,已經成熟的小麥無法及時收割,對套種的馬鈴薯、玉米造成長時間蔭蔽。應採取以下補救措施:

    (一)玉米

    現階段災區玉米正處於苗期,是玉米栽培管理的關鍵時期,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措施:

    1、抓緊組織人員及時收割小麥,為玉米增産提供較好的時空條件。災區玉米多與小麥、馬鈴薯等作物間套種植,及時搶收已成熟的小春作物,可為玉米增産提供較好的時空條件,特別是今年小春作物前期遭受雨雪冰凍災害導致收穫期推遲10天左右的情況下,及時搶收對下茬玉米尤為重要。

    2、加強苗期管理。一是對直播田塊和移栽未定苗地塊及時勻苗定苗。二是對無法及時收割小麥,導致蔭蔽時間過久的玉米,要及時追施提苗肥。

    3、清理田間,除澇防倒。由於地震災害導致山體滑坡和連續降雨,對受山體滑坡影響較小的地塊,要及時清理田間石塊,扶正被泥土填埋的部分植株,嚴重植株還應清洗葉片,利於玉米正常生長。同時,對排水受影響的田塊,首先對田間四週和廂溝進行清淤,保持排水暢通,降低田間濕度、防止植株倒伏。

    4、及時補種改種,加強配套技術落實。對受損失十分嚴重的玉米地塊和稻田受損無法蓄水的田塊,及早補播和改種,補種和改種時間最遲在6月5日前(平均畝産可達到375.3kg,每推遲1天平均減産10.2公斤)。選擇成單30、川單13等中熟、抗逆(抗大、小斑病和耐高溫乾旱)品種,不要選擇早熟品種。種植密度應比春播玉米增加500~1000株/畝。

    (二)馬鈴薯

    目前災區馬鈴薯正處於薯塊膨大期,是産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應注意抓好以下措施:

    1、組織人員及時收割小麥,減少對馬鈴薯的蔭蔽時間,對蔭蔽時間過久或踩踏不嚴重的地塊,要及時追施複合肥或葉面噴施1~2‰的磷酸二氫鉀提苗,並及時培土壘廂。

    2、及時收挖踩踏嚴重的馬鈴薯,防止薯塊腐爛在地。收挖後,海拔1600米以下地區,可採取扦插馬鈴薯苗或補種中熟玉米或大豆。海拔1600米以上地區,補種速生蔬菜,同時準備短生育期馬鈴薯品種的種薯,8月上中旬增種秋薯。

    3、及時維修損壞不嚴重的網室,對網室內的種薯苗普防一次蚜蟲;對網室毀壞嚴重的,秋後及時整修,採取扦插的辦法增産種薯。

    4、及時組織人員加強馬鈴薯晚疫病的監測與防治,降低災害損失。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