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震災後動物疫病防控知識問答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21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級地震,災情嚴重,損失巨大。其中大量畜禽舍倒塌,畜禽因災死亡,畜牧業生産受到一定影響。為防止可能發生動物傳染病等公共衛生問題,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緊急編寫了震災後動物疫病防控知識問答,指導災後動物防疫工作。

    一、地震災害容易造成哪些動物疫病的流行?

    答:遭受地震災害後,除了人的生命、財産損失外,大量動物因災死亡,隨著氣候轉暖,動物屍體腐爛,容易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鏈球菌病、炭疽等多種動物疫病的發生和流行。

    二、災後為什麼容易發生動物疫病的流行?

    答:一是飼養環境大不如以前。地震中家畜舍大部分毀壞,災後恢復較慢,致使防疫設施不健全。二是病原易大量擴散。災後,大量畜禽被壓死,病原微生物在屍體上滋生,同時,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被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環境。三是畜禽免疫力下降。震災過後,大部分畜禽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的侵襲,需要按要求和免疫程序加強免疫。一些在正常年份不易發生的疫病,如炭疽病、豬鏈球菌病等也有可能發生。

    三、受害地區為什麼要及時處理病死畜禽?

    答:受災過程中,不少畜禽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由於死亡畜禽體內帶有大量微生物,如不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任其腐爛發臭,病菌會到處擴散,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起人畜疫病流行。

    四、如何及時處理病死畜禽?

    答:最簡單有效的處理方法是深埋,深埋應選擇高崗地帶,坑深在2米以上,屍體入坑後,撒上石灰或消毒藥水,覆蓋厚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行焚燒處理。

    五、如何做好災後防病工作?

    答:根據動物疫病發生的特點,當前應重點做好的工作:一是及時無害化處理病死畜禽;二是對飼養場和畜禽舍消毒;三是加強免疫接種;四是防止畜禽採食霉變飼料中毒。

    六、為什麼要進行衛生大消毒?

    答:主要是保證災情之後無大疫,加強消毒,消滅自然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地震災區近期連續大雨,死亡畜禽和各種污物隨水流動,水源等環境易受到污染。同時,土壤中的病菌被易水衝出來,也會引發疾病。為消滅環境中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必須進行獸醫衛生大消毒。

    災區的獸醫部門要指導受災養殖場(戶)消毒工作;指導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加強防疫管理;落實衛生消毒、病死畜禽和糞污無害化處理等防疫措施,防止發生疫情。

    七、怎樣確定消毒範圍?

    答:地震過後要指導災區養殖場(戶)做好圈舍及周圍環境的清掃消毒工作。一要做好畜禽舍環境的清掃工作;二要對所有圈舍進行一次全面消毒。消毒重點是畜禽舍、屠宰場(點)、畜禽及其産品加工、銷售場地、倉庫、中轉場地、牲畜市場、農貿市場、飲水源、畜禽運輸車輛、用具等;三要進一步完善衛生消毒、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防疫制度。組織養殖場(戶)及時處置死亡畜禽,對在野外發現的動物屍體也要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八、常用消毒藥品及使用方法?

    答:除了清掃、沖刷、洗擦、日曬、焚燒、堆積發酵等物理消毒和生物學消毒方法以外,化學消毒應用最廣泛。下面介紹幾種常用消毒藥品及其使用方法。

    一石灰水:用新鮮石灰配成的10%~20%的石灰水,可用來消毒場地,粉刷棚圈墻壁、樁柱等。石灰水的配製方法:1公斤生石灰加4~9公斤水。先將生石灰放在桶內,加少量水使其溶解,然後加足水量。石灰水現配現用,放置時間過長會失效。

    二草木灰水:適用於對棚圈、用具和器械等消毒。草木灰水配製方法:在10公斤水中加2~3公斤新鮮草木灰,加熱煮沸(或用熱水浸泡3晝夜),待草木灰水澄清後使用。將草木灰水加熱後使用才有顯著的消毒效果。

    三燒鹼:2%燒鹼溶液可用來消毒棚圈、場地、用具和車輛等。3%~5%的燒鹼溶液,可消毒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地面。消毒棚圈時,將家畜趕(牽)出欄圈,經半天時間,將消毒過的飼槽、水槽、水泥地或木板地用水沖洗後,再讓家畜進圈。

    四過氧乙酸:2%~5%的過氧乙酸溶液,可噴霧消毒棚圈、場地、墻壁、用具、車船、糞便等。

    伍複合酚:複合酚100~300倍液適用於消毒畜舍、場地、污物等。

    六百毒殺:用百毒殺3000倍稀釋液噴灑、沖洗、浸漬,可用來消毒畜舍、環境、機械、器具、種蛋等。百毒殺2000倍液可用於緊急預防畜禽捨得消毒。百毒殺10000~20000倍稀釋液可預防儲水塔、飲水器被污物堵塞,可以殺死微生物、除藻、除臭、改善水質。

    此外,可選用藍光A+B、滅毒殺、殺毒霸、殺毒先鋒等藥品,按説明書要求配製後對環境、器械等進行消毒。

    九、如何預防動物霉飼料中毒?

    答:災區連降大雨,易引起飼料霉變。霉飼料中黴菌能引起動物中毒。中毒後,一般動物體溫正常,糞便乾燥,有嘔吐症狀。母豬不孕並有流産現象。有的出現神經症狀,嚴重的出現死亡。全身多處部位包括內臟出血,肝臟有壞死。

    黴菌飼料中毒沒有有效治療方法,重在預防,嚴禁飼喂腐敗、變質或霉變的飼料。注意飼料的保質期,防止食用過期飼料。

    十、災後引進種畜禽應注意什麼?

    答:目前由於災區種豬種禽普遍不足。災後農民急需補欄,可能需要到外地調運,稍有不慎,就會帶進疫病,引起疫病的流行和傳播。災後補欄需要及時防疫,注意避免從疫區引進種畜禽,並加強動物衛生檢疫監管工作。

    十一、為什麼要做好畜禽免疫工作?

    答:災害極易造成疫病流行,一些多年不發生或很少發生的疫病,如豬丹毒、豬肺疫、豬瘟等,也會因此發生。一些在正常年份不會發生的疾病,如炭疽病,也有可能發生。災後畜禽的抵抗力下降,不易産生堅強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對於沒有進行口蹄疫、豬瘟、雞新城疫和高致病性藍耳病免疫接種的畜禽,要立即補免。對已進行了免疫接種的畜禽,根據免疫抗體檢測情況及周邊疫情情況,必要時強化免疫一次。因此,當前必須突擊抓好畜禽免疫工作。對於其他畜禽傳染病,也要根據疫情動態,做好預防接種工作。

    十二、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和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採取哪些措施?

    答:一是要全力以赴,幫助災區農牧民恢復畜牧業生産,減少損失,應做好技術指導、技術幫扶、防疫知識的宣傳培訓等工作。

    二是強化消毒,指導無害化處理。各級動物疫控機構對所轄區域要加強檢查,指導、督促養殖場(戶)、養殖小區做好環境消毒和動物屍體的無害化處理。對病死畜禽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出售、不準轉運。對不明原因死亡的畜禽要按照規定及時進行監測,如發現重大動物疫病陽性,更要加大消毒和防控力度,並將情況及時上報。災情過後,要指導養殖場(戶)做好圈舍及周邊環境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消毒。

    三是加強疫情監測,及時報告和處置突發疫情。各級動物疫控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動物疫情監測工作,及時發現和排查疫情隱患,做到早發現疫情,早處置疫情,防止疫病擴散蔓延。要加強值守,堅持24小時值班和主要領導帶班制度。強化應急工作,同時根據應急預案和防治技術規範,規範處置突發疫情。

    四是加強檢疫監督,嚴防病死畜禽流出。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切實履行職責,進一步加強産地檢疫和屠宰檢疫,規範檢疫出證行為。加大對飼養、屠宰、加工、運輸、儲藏等生産和經營環節的監督管理力度,依法嚴肅處理抗拒檢疫和運輸、加工、經營未經檢疫的畜禽及其産品等行為,嚴厲打擊販賣病死動物及其産品的行為。各公路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本著有利流通、嚴格把關、打擊違法的原則,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一方面保證進出災區的動物及其産品順暢調運,另一方面要保障動物防疫秩序,防止疫情跨區域傳播。

    五是加強災後免疫,協助恢復畜禽生産。要根據本地前期免疫工作進度,結合受災後的實際情況和抗體監測結果,針對尚未免疫或抗體不達標的畜禽,督促開展補免和緊急免疫工作。同時,要發揮村級防疫員隊伍力量,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災後畜禽生産恢復工作,做好生産技術指導,宣傳好經驗、好做法,幫助養殖場(戶)儘快恢復信心,促進畜牧生産儘快恢復,確保動物及動物産品有序供應。

    十三、如何加強疫情監測工作?

    答: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加強重大動物疫情監測工作,進一步加大受災地區動物疫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力度,對病死畜禽進行採樣檢測,及時發現問題,排除疫情隱患。充分發揮動物疫情測報體系和村級動物疫情報告觀察員作用,及時匯總、分析災區動物疫情發展態勢,防止疫情發生。

    十四、如何加強檢疫工作?

    答:各級動物檢疫機構要切實履行檢疫職責,嚴格執法,確保病死畜禽不出場、不出戶。嚴格對病死畜禽採取“四不準一處理”處置措施,防止死亡畜禽流入市場,確保災區人民食用合格的畜禽産品,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

    十五、“四不準一處理”處置措施是什麼?

    答:四不準是“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出售、不準轉運病死畜禽及其産品”,一處理是“對死亡畜禽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

    十六、地震過後如何飼養畜禽?

    答:飼養畜禽:一要加強畜禽飼養,如果飼料供給不足,可導致畜禽的生長性能降低,生長停滯甚至變成僵豬或死亡。二要加強消毒、隔離和封閉管理工作,嚴防傳染病進入養殖場。三要保持畜禽舍環境乾燥,注意通風。四要加強防疫工作,春夏季節,某些病毒性疾病暴發的可能性增加,要加強免疫接種工作,強化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乙型腦炎等疫病的防控。另外,夏季還要特別注意對細菌性動物疫病如豬鏈球菌病等的防控。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