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汶川地震對四川省汶川、北川、綿竹、什邡、青川、都江堰等地造成極為嚴重的自然災害,這些區域多屬於盆周山地和高原玉米主産區,玉米既是口糧,又是飼料糧,如何做好災後玉米增産,農業部科技入戶玉米首席專家、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員提出以下建議:
現階段災區玉米正處於苗期階段,是玉米栽培管理的關鍵時期,必須及時加強田間管理,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搶收前作,保證玉米減災增産的時空條件。當前,在加強抗震減災的同時,應組織人員抓緊晴好天氣搶收小春作物。災區玉米多與小麥、馬鈴薯等作物間套種植,及時搶收已成熟的小春作物,可為玉米增産提供較好的時空條件,同時可避免近期降水偏多而導致小春糧食作物未及時收穫發生霉爛損失,保證糧食生産的“半年糧”,為災區的農民重建家園做好糧食儲備。
二要勻苗定苗,追施苗肥,對直播田塊和移栽未定苗田塊及時勻苗定苗。目前氣溫較高、濕度較大,玉米苗生長旺盛,穴內株間競爭加劇,及時勻苗可減少弱小苗,勻苗後再進行追肥促壯管理。由於災後連續降雨、土壤墑情好,可改變傳統的肥水兌勻追苗肥為幹穴施用,以減輕勞動強度。
三要清理田間,除澇防倒。由於地震災害導致山體滑坡和連續降雨,對受山體滑坡影響較小的田塊,要及時清理田間石塊,扶正被泥土填埋的植株,對受污嚴重植株還應清洗葉片,利於正常生長。同時,對排水受影響的田塊,應抓緊對田間四週和廂溝進行清淤,保持排水暢通,降低田間濕度、預防植株倒伏。
四要針對誘發病蟲害進行高效綜合防治。當前田間濕度增大、溫度持續增高,可能誘發紋枯病、莖腐病、南方銹病及大小葉斑病。結合耕作措施進行田間排濕的基礎上,及時防治。
五要及時補種改種,加強落實配套技術。對受損失嚴重的玉米田塊和稻田受損無法蓄水的田塊,及早準備補種和改種玉米。據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播期試驗結果表明,補播和改種越早越好,補種和改種時間最遲在6月5日前,平均畝産仍可達到375.3公斤,每推遲1天平均減産10.2公斤。品種最好選擇中熟、抗逆(抗葉斑病和銹病以及耐高溫乾旱)品種,例如成單30、川單13等,不宜選擇早熟品種。種植密度應比春播玉米每畝增加500—1000株。
為了加強上述技術措施的落實,李少昆特此建議:
一要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災區,做好玉米減災增産指導工作。災害重建階段,抓緊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一線,配合當地生産主管部門儘快開展工作。首先要儘快摸清受災和補種面積,提出針對性技術指導意見。
二要做好燃油、種子、化肥、農藥等物資供應和補貼。前作小麥需要機收的要在保證救災一線對汽油和柴油需要的同時,兼顧收割機的燃油供應,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建議對災區機收進行專項補貼。千方百計調運補種用的玉米良種種子、肥料和農藥等農用物資到災區。
三要組織搶收、搶管突擊隊。周邊沒有受災害的地區應組織搶收、搶管突擊隊加強對災區支援,及時收穫已經成熟的小麥、油菜和馬鈴薯等小春作物。對必須開展田間管理的玉米等大春作物,保證關鍵措施及時到位。
四要及時修繕田間水利基礎設施。地震災害對農田基礎設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蓄水、灌溉和排水能力均受到極大影響,各地在災後重建中盡可能修繕被破壞的田間水利設施,提高抗禦後期和下一年災害的能力,將以後可能發生的乾旱等災害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