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強降雨,對於戰鬥在堰塞湖搶險一線的工作人員來講,無疑又增加了一次負擔,這讓堰塞湖潰壩的可能性又一次被加大。不僅如此,地震後災區的救援、恢復和重建工作等等,都深深受到天氣的牽制。因此,做好天氣預報,對於災區各項工作的開展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預報和預警,雖然是必要而且是必須的,但是由於地震災害預報難,知識的普及、氣象災害防止工作也非常重要。”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副司長翟盤茂説,為幫助人們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掌握應急避險知識和自救互救技能,最大限度減少危害,中國氣象局組織編寫了《震後氣象災害防避指南》。
不僅如此,“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已陸續進入主汛期,都應防止多種災害的發生,重視雷電、暴雨次生災害等。”翟盤茂表示。
防雷電是災區預防重點
進入夏季,也意味著進入了雷電多發季節,而四川省一直是一個雷電多發省。四川省人民辦公廳發電〈2008〉66號宣佈:四川省進入雷電災害多發時期,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迅速做好地震災區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的雷電災害防禦工作。
“由於災區現場帳篷金屬結構比較多,加之地震災區臨時搭建的過渡安置房防雷功能較弱、人員集中居住加劇雷擊災害潛在威脅程度,因此做好防雷電工作,進行防雷測試、陸續進行防雷設施建設也是我們的工作之重。”翟盤茂説,“一方面我們要做好預警,告訴大家防雷。另一方面就是知識普及,告訴老百姓怎麼防止雷擊;再就是採取措施,安裝防雷裝置。”
據了解,地震災區的成都、綿陽、阿壩、廣元均屬雷電多發區域,每年雷電活動十分頻繁。地震發生後,四川省雷電監測網截至目前,已監測到阿壩州雷暴日數12天、閃擊947次。隨著強對流天氣增多,災區雷暴日數和閃擊將更為頻繁。
中國氣象局負責指導全國防雷電工作的有關專家介紹,如果是在房屋內,一旦發生雷電應暫停使用各種電器設備,並遠離外墻的門窗和各種金屬管線。儘量避免使用手機、電話以及對講機。在地震災區,防震棚和臨時搭建的簡易房不要搭在大樹下和突出高坡上。另外,地震安置房必須儘快安裝防雷設施,帳篷的金屬框架結構加之直接暴露在雷電下,很容易遭受直接雷擊火電線倒入雷電波。可以的話,應穿鞋蹲在幹潔的厚木板上。
如果是在室外,防雷需要特別注意。在接到雷電預警或察覺到雷電預兆時,室外的人要儘快進入可以防雷的室內;遠離樹木、電線桿、煙囪等高聳,孤立的物體,不要在鐵柵欄、金屬晾衣繩附近和架空金屬線下停留;應該找一塊地勢低且乾燥的地方蹲下,人員不要集中在一起,也不要手牽手;在空曠場地不要使用有金屬間斷的雨傘,也不要將鐵鍬等農具扛在肩上,蹲下避雷時,將身上的金屬取下放在幾米開外,有金屬框眼鏡的也必須取下。
積極應對災後突發天氣
地震之後,災區出現了較大降雨,而暴雨或持續時間較長的降雨往往是引發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也是引發山區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的重要原因。據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6月2日至4日,四川等地震災區主要為多雲或小陣雨天氣,氣溫較高,5日至6日,地震災區將有一次中雨過程,局部地區有大雨。那麼,災區應對強降大雨、暴雨該怎麼辦?
《震後氣象災害防避指南》提醒大家:房屋處於低窪地勢的居民,應及時轉移到安全地點;臨時抗震設備及簡易住房不要搭建在河道附近或山坡上,應搭建在開闊、平坦的地方;開車切記不要走不熟悉的積水路面,在低窪處拋錨,應立即離開車輛到高處等待救援。一旦發現洪水或泥石流襲來,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沿溝谷往上遊或下游跑,應向溝谷兩邊的山坡上爬;千萬不要橫渡泥石流或涉水過河;在泥石流發生之前已經撤出危險區的人,暴雨停止後不要急於返回溝內住地收拾物品,應等待一段時間。
防避災害採取不同方式
翟盤茂介紹説,未來10天,四川、陜西南部、甘肅南部等地震災區無強降雨天氣過程,一般不會出現日最高氣溫在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天氣。但是要注意帳篷裏的溫度要比氣象臺觀測高好幾攝氏度,因此防高溫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氣象專家提示,應注意通風透氣,採取防暑降溫措施。同時要注意災區各臨時安置點的帳篷區用火安全管理,預防火災發生。根據《震後氣象災害防避指南》介紹,防高溫避險要盡可能不要在烈日下活動;應留意蚊、蟲叮咬,避免器械碰割傷,開水、滾油傷等,因為高溫、高濕天氣下傷口極易感染;同時要特別注意食物變質和腸道傳染病。尤其要注意的是,防震棚和簡易房內外溫差較大,要注意通風、降溫。對於露天作業者,震後重建過程中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儘量避開中午高溫時間作業,工作場所要準備必要的水、飲料和防暑藥品。
此外,針對大風和冰雹天氣,應保證臨時搭建的避震設施固緊,如屬地震受損房屋,應立即搬出,如在戶外,不要站在危房、大樹、廣告牌下;如遇冰雹,戶外人員可找盆筐、木板或利用隨身的書包等物遮擋頭部,蹲下躲避,不要亂跑,另外,不要隨意外出,老人小孩一定要留在家中。(記者 蔣秀娟 實習生 程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