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國科學家首次用胚胎幹細胞合成人類精子的新聞赫然見諸報端,一時間“生殖讓男性走開”成為熱門話題。如何評價這一技術的意義?它會帶來怎樣的倫理衝擊?中國的胚胎幹細胞研究水平如何?對此,我國部分專家接受採訪時表示:利用胚胎幹細胞在體外培育出人類精子尚屬首次,但社會公眾也沒有必要對此“過度興奮”,科研引發的社會爭議完全可以通過法律倫理等制度進行規約;中國胚胎幹細胞的研究與國際水平尚有差距,體外誘導合成精子的研究任重道遠。
“胚胎幹細胞,可以分化成所有不同種類的體細胞,具有‘全能’的發展潛力。”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主任、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韓忠朝告訴記者,精子也是人類發育成熟後形成的細胞,英國科學家找到了一種幹細胞向精子分化的合適方法條件,從理論上人們早就認識到這種可能性,但從技術上説,利用胚胎幹細胞在體外培育出了人類精子還是第一次。
據報道,首次合成精子的科研團隊負責人納法尼亞將其培養的細胞描述為“完全成熟的、功能性的試管精子”。那麼,具有人類精子某些特徵,是否就是正常的精子呢?
“不一定。”中科院動物所計劃生育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韓春生説,雖然這些細胞在形態上具有精子的特徵,但最重要的鑒別指標是看其能否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並把遺傳物質傳到下一代。在體外誘導幹細胞發育具有多種可能性,即便有能游動等精子的特徵,但如果形態上出現一點微小的差異,就會造成功能缺失。因此,“這項技術走出實驗室,到實際應用還尚需時日”。
韓忠朝也認為,雖然培養的細胞具有精子的很多特徵,但最終還沒有做到形成受精卵這一步。理論上説,有了人造精子,女性就可以在不依賴男性的情況下,獨自繁衍生子,但這種精子是否具備完善的功能,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比較。人造精子能否幫助人類生育,能否確保後代健康,還是一個問號。“以克隆技術為例,成功的幾率都非常小,因此,能否把理論設想變成現實,取決於研究技術能力。”
目前,人造精子和人造卵子日益成為幹細胞研究的新趨勢,而其引發的法律倫理爭議也從未停止。
“合成精子結合形成試管嬰兒會造成單親的狀況,因為‘父親’這個人並不存在。”對於媒體、社會熱炒的這一話題,韓忠朝認為老百姓沒必要大驚小怪。在他看來,“幹細胞研究是人類對生命起源的認識,科學家對幹細胞分化能力的探索不可阻擋”。
“科學的問題必須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如果形成亂倫等道德問題,完全可以形成管理機制,將這類研究科學規範起來。”韓忠朝説,“以前大家認為‘試管嬰兒’是大逆不道,現在已經被許多父母接受,並廣泛應用解決了一些社會問題。”
“胚胎幹細胞是國際研發熱點。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幹細胞研究規範管理,並形成管理細則的國家之一。我國出臺了相關政策明確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研究,允許開展胚胎幹細胞和治療性克隆研究,但要遵循一些行為規範的要求。”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王宏廣説。
其實,人造精子研究已經持續了十幾年的時間。2003年,日本科學家就已成功地把實驗鼠的胚胎幹細胞誘導變成了精子細胞。韓春生研究小組也從4年前開始從事體外誘導精子的研究。談到中國目前的人造精子研究,韓春生坦承與國際水平差距還很大,“還停留在利用小鼠的胚胎幹細胞培育出精子細胞的水平”。韓春生率領的團隊正在研究直接利用精原幹細胞培育精子。據他透露,目前,國家973計劃也在“胚胎幹細胞向生殖細胞誘導分化”方向設置了項目。
但他也透露,我國雖然在胚胎幹細胞研究方面制定了指導規範,但在胚胎幹細胞向生殖細胞分化研究還沒有明確的相關管理規定,尚在探索之中。
“目前中國幹細胞研究整體上位居世界前列,特別是在臨床應用和産業開發的某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像胚胎幹細胞這樣的基礎研究還屬於緊跟追隨階段。”韓忠朝指出,我國目前幹細胞研究的瓶頸在於,尚未建立完善的幹細胞臨床應用的審批制度。他呼籲儘快出臺促進幹細胞基礎和臨床研究的管理法規,以加快其研究的步伐。
王宏廣也對記者提到,中國胚胎幹細胞研究與世界還有差距,從事這方面的專家少,投入也較少。隨著近期美國對相關研究的鬆綁解禁,將會吸引其本國及世界各地幹細胞專家向美國聚攏,因此我國研究水平的差距有擴大的趨勢。不過,他明確表示,胚胎幹細胞研究也將成為國家今後支持重點之一。(記者 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