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6月25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6月26日傍晚,我國公眾將欣賞到一次月偏食天象。屆時只要天氣晴朗,我國大部分地區可欣賞到“帶食月出”的美妙畫面。那麼,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呢?它有何規律可循?天文專家指出,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其形式有三種,一年最多發生三次。
我國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説,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只可能發生在農曆十五前後。
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太陽到月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蓋,這就會發生月食。
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月偏食;而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之時,就會出現月全食。至於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亮度極輕微的減弱,很難用肉眼看出差別,因此不為人們所注意。
趙之珩介紹説,每年發生月食次數一般為2次,最多發生3次,有時一次也不發生。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月亮不是從地球本影的上方通過,就是在下方離去,很少穿過或部分通過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況下就不會發生月食。
據觀測資料統計,每世紀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發生的百分比約為36.60%,34.46%和28.94%。
天文專家表示,月食不但是可以觀賞的美妙天象,同時也是對公眾進行科普宣傳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