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日常上網需謹防個人信息洩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08日 13時41分   來源:文匯報

    “別在網上曬出遊照片或者透露行程,免得讓小偷盯上,知道你家什麼時候沒人。”前不久的“五一”假期裏,某地警方提醒出遊網友:發微博曬快樂時,最好不要洩露出遊計劃,因為“偷窺”微博眼下已是一些小偷的“踩點”方式。

    近來,金融、電信、教育、醫療業界的一批“內鬼”落網,這些人有機會接觸顧客信息,竟借此牟利,或將信息賣給某些所謂“定向直投廣告公司”、電話推銷公司,或賣給調查他人隱秘的“地下福爾摩斯”……其實,如今網上也有人在“偷窺”用戶信息,而且由軟體代勞,效率高得很。

    哪怕聽了警方提醒,不在微博上曬行程,你也依然會被“盯梢”:每發一條微博、一封電子郵件,每添加一位線上好友,網絡都會自動記錄;你一點點透露的個人情況,比如喜歡吃什麼、玩什麼,最關心什麼……網絡總在收集、積累,同時整理、分析。

    篩選出廣告靶子

    “他們怎麼知道我在留心婚紗?”徐小姐最近通過電子郵件向朋友推薦了幾套婚紗,沒想到第二天收郵件,網頁上冒出了婚紗廣告。“我電子郵件裏的內容難道不算隱私?廣告商怎麼知道我和朋友在討論婚紗?”

    此前從沒看過電子郵件服務條款的徐小姐,讀起了電子郵箱運營商的“敬告用戶”。原來她收到的是所謂“定向直投廣告”。運營商用軟體搜索尋找用戶郵件中的某些關鍵詞,然後將相關廣告推送給用戶——美其名曰:相比隨機彈出的廣告,這種有針對性的廣告對你價值更大。儘管運營商“保證”做廣告的商家不會知道私人郵件內容,徐小姐依舊憂心忡忡:“他們會不會知道我孩子上什麼學校,有什麼興趣愛好?一旦這些‘有針對性的信息’被人盜用,我還能安心嗎?”

    在海量信息中定向搜索某些關鍵詞,由此“發現”用戶的可能需求,再推銷服務和産品,是互聯網最熱門的應用之一。某網站數碼頻道軟體測試員陳先生告訴記者,“用戶的郵件內容、ip地址……都會被過一遍‘篩子’。”

    “簽到”是新近流行的一種網絡應用,用戶到了一個地方,一“簽到”,就會被推送周邊餐飲、購物、娛樂場所等的廣告。這本是一種主動索取服務信息、予己方便的方式,但很多蘋果手機用戶發現,有時哪怕下載電子讀物,也會被詢問“你現在的方位”——“我讀書,為啥要問我在哪?就是想塞廣告給我!”不少用戶對此已有警覺。

    專家表示,網絡商篩選信息尋找廣告靶子,已經在蠶食個人信息安全。

    塞廣告還塞“朋友”

    現在不僅在用戶的郵件內容裏搜尋關鍵詞,還已有程序專門“收集整理”用戶的社交關係。

    今年3月,國內某網絡通信軟體商推出“社交”軟體,其“強大的好友分類功能”把人嚇了一大跳:這種軟體根據用戶歷次透露的零碎信息,竟然能自動將你的網絡好友分成大學同學、中學同學、家人、同事等“社交圈子”,準確度還相當高!它還會推送朋友的朋友,做你的“新朋友候選人”。幾天前,一款新的手機軟體發佈,也自稱擁有“強大的交友功能”:它可以從十多個微博、社交網站、郵箱中找出你的好友;同時根據雙方手機的地理信息,介紹在網上結交的朋友轉到現實中交往。

    專家告訴記者,商業應用已經將網絡變成了“偷窺者”,找到你、了解你,塞給你廣告甚至“朋友”。“你生了孩子,它開始‘規劃’,從奶粉、尿布廣告開始,孩子上幼兒園、上學、上補習班……直到你的孩子也結婚生子,年復一年,你會被一撥撥商家緊緊纏上!”

    網上個人信息安全,是個不能不關注的新課題。

    目前我國的《信息安全技術公共及商用服務信息系統個人信息保護指南》已編制完成,它將個人信息分為個人一般信息和個人敏感信息。個人一般信息,只要個人信息主體沒有明確表示反對,便可收集和利用;而個人敏感信息,則需要“明示同意”——在收集和利用之前,必須獲得個人信息主體明確的授權。對潛伏在網上的“偷窺者”,必須有人監管、有人在必要時出手干預。 (記者 王磊)

 
 
 相關鏈結
· 專家提醒:使用無線WIFI應防失竊密風險
· 濟南:手機上網就能辦理公安部門相關業務
· 廣東綠道區域實現免費無線上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